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13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91.
“利益最大化”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普遍追求。尊重人们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所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有严格界限的,其界限就在于人们只能在不损害他人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范围之内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要求人们以正当的行为方式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2.
杜光庭(850~933)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他曾对道教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作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性研究,由此而成为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杜光庭一生勤奋,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今天的《道藏》中就保留了他的二十多种著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依据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而发挥己解所成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杜光庭在该书中对心与境关系的辩证诠释,为道教倡导修道即为修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在推进唐宋道教思想的理论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修道即为修心,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993.
张晓翔 《哲学动态》2012,(2):111-112
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4-15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收到论文、报告近60篇。1.因明教学与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94.
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在伦理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修正了康德的义务论,另一方面对后果主义作出了新的批评.但是由于罗斯把增进善看成是一种"显见义务",同时没有提供解决各种"显见义务"发生冲突的优先规则,导致他的理论存在一些内在困境.不过,罗斯的"显见义务"论对重新思考义务论与后果主义的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论美》(Of Beauty)的两个译本,即王佐良的译本和曹明伦译本为赏析对象,结合原文的风格,赏析两位译者译文的风格异同、翻译手法、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探究其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96.
<正>一先秦至汉初,一些学者把孔子儒家看作诸子百家之学。《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不二》、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三书皆重视儒家,却都把儒家与其他各家并列,没有说明儒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地位。独有孟子指出了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贡献,说明儒家不是一家一派的学说,而是对夏商周三  相似文献   
997.
个人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遵循着两种逻辑:一方面是考察个人存在状态的方法论逻辑,沿着精神的个人、类的个人到现实的个人这一脉线发展;另一方面是关于人的发展过程的生成论逻辑,由群体化个人、偶然的个人到完整的个人这一脉线构成。厘清马克思个人概念的两种逻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历程以及马克思哲学中诸多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研究旨在探讨内隐人格观对承诺升级的影响以及期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1比较了个体的实体启动、渐变启动和无启动对照三种条件下,个体的承诺升级倾向是否受不同启动类型的影响。结果发现,被启动渐变论的被试与无启动和实体启动的被试相比,前者表现出更多的承诺升级倾向。研究2使用情景模拟任务,分析了个体不同内隐人格观与承诺升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功期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越倾向渐变论则更多的产生承诺升级行为;(2)成功期望在内隐人格观与承诺升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杨航 《中国宗教》2018,(6):60-61
《大智度论》与中国宗派佛教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比较中印佛学的特质,以及理解二者的相同相异,可以提供很多借鉴,对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深入探讨。一众所周知,印度没有类似中国的宗派佛教。佛陀涅槃后,印度佛教只是在传承的历史上大致形成部派佛教、中观佛教、唯识佛教以及秘密佛教各个时期。对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在后期大乘佛教成为主流之后,各个时期的佛教都没有过多的偏倚。在印度,佛教就是遵奉佛陀教法的学说,并没有在内部形成相对独立化的“宗旨”。然而,大乘佛教理论的复杂性,导致修行者无法轻易把握所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徐以骅 《中国宗教》2018,(10):48-49
一、从“大国宗教”到“大国学术”“大国宗教”概念是笔者在2017年提出的。“大国宗教论”认为,就一般而言构成“大国宗教”主要有以下要素:(1)绝对数值要素。一国宗教的强弱不仅要看相对数值,可能更要看绝对数值。除非较极端的个案如梵蒂冈,大国在宗教信徒及宗教活动场所和机构上的绝对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