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妙华 《佛教文化》1994,(6):22-24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佛教文化》上不见“经典导读”久矣!这里牵涉到一个办刊宗旨问题,《佛教文化》既不是纯粹的宗教内部传教刊物,也不是普通的以世俗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刊物,如果单纯地强调刊名中的任何一边——“佛教”或“文化”,都是人为地割裂“佛教文化”这个统一体。为此有朋友问,《佛教文化》究竟是在教内还是教?我指着寺院建筑中轴线说,既不是大雄宝殿,也不是钟鼓楼,《佛教文化》是沿着这条中轴线穿过山门通往寺的大路。“经典导读”栏目就是把寺的人们领进门来的那位导游,今后当然要加强这个栏目(这也正是读者呼声很高的一个要求),从本期开始即有针对和有计划地考虑选题,把读者需求最为迫切的那些经典排列出来,约请大德和专家来做“导读”,相信会得到读者的支持。当然,形式仍需注意活泼多样,有“文化”意蕴,比如佛教史上大量嘉言懿行、文化典故也是很好的导读材料,有益于我们增进对佛教文化的认识,故本期同时还发表了一篇《佛门名对》。  相似文献   
32.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4,(12):45-45
基督徒 “他是基督徒,是不会撒谎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督徒”这名字在今天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诚实”、“爱心”、“宽容”等美德的代名词了。这自然与基督徒自身在生活上美好言行是分不开的。但是,大概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基督徒)可能并不知道,“基督徒”  相似文献   
33.
一剪梅     
靳飞 《佛教文化》1993,(1):22-22
和尚问石天言:“以子聪明,何不出家?”天曰:“我出家久矣。尔等和尚,何不出家?”余闻言有感于心,因作长短句以和天。  相似文献   
34.
徐晓鸿 《天风》2011,(8):28-31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1631-1700)、梁佩兰(1629-1705)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诗有屈原、李白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翁山文》、《翁山易》、《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屈太均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初名邵龙,号非池,又名邵隆,字骚余。  相似文献   
35.
基于某特大型城市学区658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父母的调查数据,讨论小学生参与数学课补习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家校沟通的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情况下,母亲的家校沟通行为可以显著预测四年级学生的数学课补习参与情况,而未发现父亲的家校沟通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结论印证了信息沟通在家庭教育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仁与公的先后关系是朱熹晚年反复探讨的议题之一。而朱子语录与书信中存在两种对此截然相反的记载。经考辨可知,黎靖德本《朱子语类》卷六中“故惟仁然后能公”一句当作“故惟公然后能仁”。由此可证,即便基于仁、公的定义及内关系,“仁先公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朱熹关于二者的先后仅有“公先仁后”一种明确主张,意在豁显作为去私工夫的公对于仁性在现实中无碍显发的前提意义。“沙水之喻”化解了“仁内公”与“公先仁后”两种朱熹仁公关系论之间的表面矛盾,进一步呈现其对于内在性理与在工夫的兼顾。朱熹既强调本然仁性的先天禀受,在晚年则更加重视实然仁德的后天流行。  相似文献   
37.
康德不承认人类具有智的直觉,而将智的直觉归于上帝。牟宗三从“心无物”出发,将物自身看作无限心之表象,揭示出智的直觉之存在,但造成了主体的膨胀以及物自身的虚无化。而在朱子那里,性理与形气作为知觉的不同来源,皆具有物自身的意义,但性理具有更加根本的地位。性理以其绝对创生性,自行进入知觉而内在于知觉,所以道心即是智的直觉;也内在于形气,所以人心也以性理为本源。由此,道心以性理为其积极内容,达成了对人心的肯定与成就。这不仅可以弥合主体性的内在张力,证成物自身的真实意义,而且可以开出一条新的契接西方知识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38.
1 传统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认识及困惑长时间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内只存在惟一的醛固酮合成途径 ,即肾小球旁器分泌释放肾素 ,激活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 ,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十肽的血管紧张素Ⅰ在循环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下生成八肽的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强有力地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为最重要的潴钠激素 ,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重要位置。尽管如此 ,人们发现血浆醛固酮的降低并不与靶器官功能的改善相平行。自1995年以来已有若干个实验报道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相似文献   
39.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能与某些胃肠疾病发生有关,根除治疗可能缓解缺铁性贫血、ITP、酒糟鼻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从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的研究结果看,尽管有证据显示该类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但二者是因果还是伴随现象仍不得而知,同时尚无根除治疗远期效果的报道。对相关胃肠疾病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尚无定论。鉴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和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对二者关系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对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的过度滥用。二者关系的阐明有待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0.
仙家修炼,古来以丹烧炼为究竟。唐宋大规模丹烧炼失败,仙道方法也逐渐从摄取铅汞砂硫之凝化转向身体内部精?神之运化。此后丹学衰而内丹兴盛,一大批新出的内丹经如雨后春笋,内丹取代丹成为修炼主流。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