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0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19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方指导关系的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导关系研究是西方组织行为学界近30年来比较关注的话题,然而国内对它的介绍却非常少。作者总结了大量的国外文献,从指导关系的定义、功能、发展阶段和类型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现在西方指导关系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建构转向了影响指导效果的因素上,结合国内的企业背景,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2.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中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学校适应、自我概念、同伴关系及班级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校适应、自我概念、同伴关系和班级环境与中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密切的关系;2)学校归属感能有效的预测学生的自我概念;3)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校归属感有重要影响,是学校归属感显著的预测变量;4)学校类型对学校归属感有显著的影响,重点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33.
34.
劳动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往往涉及社会的道德与伦理。许多劳动关系中的具体问题、具体标准的争论常常会上升为与价值判断有关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之争。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伦理视角深入研究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各种因素,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5.
在有关学习迁移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有生态效度的情境中和内容丰富的数量领域学到的数学问题解决程序,往往不易迁移,它的结构关系和方法程序受到特殊领域的概念意义的限定。而在另外一些领域,象数学、逻辑这类学科中所学的知识易于迁移,这些学科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结构关系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只是用来证明这些关系。Bassok和Holyoak(1989)的研究曾考察了物理课中所学的问题解决程序的迁移。 相似文献
36.
声旁与整字的音段、声调关系对形声字命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命名任务研究了汉字形声字的声旁与整字的音段、声调关系对形声字命名反应时的影响,探讨声旁的音段、声调在汉字形声字发音中的作用。实验材料是180个汉字形声字。实验结果表明,汉字形声字的声旁与整字的音段关系对命名时间有重要影响。汉字形声字的命名存在着“规则效应”,声旁与整字音段相同时反应快,声旁与整字音段相异时反应慢。汉字形声字的命名也存在着“声调效应”。声旁与整字的声调关系对命名有重要影响。当声旁与整字声调相同时反应快,当声旁与整字声调相异时反应慢,这种效应不受字频影响。整个实验结果支持汉字认知中强的亚词汇成分自动激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7.
内隐理论是外行人对社会世界中人与事的朴素解释。人们对社会分类(种族、宗教、性别、职业等)属性的理解, 影响着个体对群体信息的加工、判断和反应, 能显著地预测群体过程(如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等), 并调节着社会认同的心理效应, 这弥补了社会认同过程中对个体差异的考虑, 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实证研究表明:在改善和促进群体关系的实践中, 可以将外行人的内隐理论作为一个中介, 以此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 培育良好的群体关系。未来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整合内隐理论的概念, 采取一些纵向的研究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38.
关系问题是形而上学中的基本问题,布莱德雷与罗素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关于关系问题的争论使正统的分析哲学采取了多元论这一默认观点。但实际情况却是,罗素并没有真正解决布莱德雷提出的关系问题,因而默认观点本身是站不住脚的。维特根斯坦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关系问题,在这种解决方案的压力之下,需要放弃从语义学过渡到本体论的惯常通道。 相似文献
39.
清代是传统社会顺着自身轨道发展的最后时期,在这一时期,儒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发生变化。在对欲的承认的基础上,纯属个人利益的私与侵犯他人利益的私得以区分,不仅人们对欲望和利益的追求具有了正当性基础,而且对他人同样的利益和欲望予以承认,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但是由于缺少一定的制度安排,也就无法产生制度基础上的权利要求,现代权利所要求的实体和程序问题都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当借用西方的理论来研究我国的权利发展时,必须注意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必须在特定的历史和传统内研究权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本文的核心主题是如何建立同他者的交互关系。作者认为,伦理行为应该从呼吸开始,这是人类最为原初的举动,但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未得到尊重。忘却呼吸的结果造成了精神和身体的分离,也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文化传统。要建立二者的伦理关系,首先就要拥有自我爱慕的能力,这是一种栖居在自我状态、能够主宰自己行动和思维的能力,是维持自己家园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应该开放自我的世界迎接他者的到来,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的结果将导致对他者异质性的排斥。同时,有必要保持沉默,要耐心倾听,更要换一个方式讲话,充分开发知觉感受,以尊重他者完成自我的超越。二者关系也因此得以建立,这一尊重差异基础之上的二者关系不仅适用于处理性别关系,也可以应用于处理其他文化差异中的二者关系,而无数的二者关系最终组成了多元的世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