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岁月神偷     
有一部电影叫《岁月神偷》。它扬威柏林电影节,荣获水晶熊奖,拥有很好的口碑。首映之前,道听途说,便在网络上搜索视频,想先睹为快,结果犯了一个低能的错误——当然只看到一个两分多钟的宣传片。透视这个短片的空隙,拨开历史的迷障,我们似乎看到备受西方文化冲击、贫富悬殊的旧香港。在这里,希望与失望并存,梦想与幻灭孪生。  相似文献   
22.
达斡尔族供奉的娘娘神是最具普遍性的神祗。长期的宗教实践中,吸收和引进不同族群的神灵经过本土化,固有神祗与外来神灵出现复合与重叠的现象。从艺术造型、神祗功能和祭祀仪式等宗教构成要素中能够呈现出达斡尔族神灵的复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23.
结构需求是个体对简单结构、清晰有条理的事物与环境的偏爱和需要,其本质是一种动机,个体通常会以结构严密、有条理或简化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结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高结构需求水平的个体能够简化复杂的信息和环境,以清晰和简单的表征与描述去理解、建构他们的世界,从而减少认知资源的支出和消耗,提高认知操作的效率,维持认知与行为倾向的内在稳定。研究者梳理了结构需求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介绍了两种主要的结构需求测量工具(PNS-12量表,PNS-11量表),以及结构需求的相关研究,分别从结构需求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的角度对其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结构需求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研发更加有效的测评工具,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开展结构需求的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24.
情境与互动:人际互倚及其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菊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28-835
人际互倚理论主要关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文章介绍了互倚理论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人际互倚理论发展中研究方法的改进:从结果矩阵到转换细目表。方法的改进推动了重视情境的人际互倚情境模式的发展,使人际互倚理论从研究静态人际互倚关系转向研究动态人际互倚的转换过程。该文还对人际互倚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采用"投注—反馈"的虚拟赌博游戏范式,通过2个实验分别检测个体在评价自己决策结果 (实验1)和观察他人决策结果 (实验2)过程中赌注大小(即参照点)对大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验自我决策结果时,输钱比赢钱诱发更负的FRN,仅有一个负反馈(-10元)表现出以赌注为界的分离,且相对效价一样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2)体验他人决策结果时,无论输赢,有赌注比无赌注诱发的FRN更负;而且相对效价相同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据此可以认为,FRN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赌注为基准的主观标准对社会信息的评价判断:自我体验中的个体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收益;而替代体验中的个体更倾向于将"损失更多"看作一种负性结果。  相似文献   
26.
选取3063名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平均年龄19.76 ± 0.73岁)为被试,考察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课堂学习体验和课外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学业成就、共通能力和学习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和学业成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和共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大学生投入在学习体验和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1,34(6):39-46
该研究设计了2种实验条件,对360名6-19岁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能力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讨论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的发展问题,结果表明:(1)6-19岁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2)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先于对没有逻辑答案的题目,6-9岁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没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低于10岁以后的个体;(3)空间模型、语义模型、语义一空间混合模型和枢纽项比较模型是相互补充的,是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依一定次序,按一定的阶段逐渐形成的,经历了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形成以枢纽项比较模型为核心、四种心理模型并存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28.
王妺 《道德与文明》2019,(3):154-160
为了应对道德的严苛性批判并提供合理的行善要求,复合后果主义区分了道德问题所属的领域,并限制了道德规则的应用范围。但是,当我们运用复合后果主义解决道德问题时,将面临道德跨领域冲突的挑战,这种冲突揭示了复合后果主义因缺少对多元价值的讨论所导致的理论困境。基于个人视角的偏倚性理由能够为行动者提供具有规范性的行动理由,这种规范性为个人的慈善行为施加了限制,修正了复合后果主义的行善要求。  相似文献   
29.
情节式未来思考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经历某事件的能力,个人目标加工在情节式未来思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情节式未来思考中目标加工的行为学研究通常将其划分为目标过程模拟和目标结果模拟两种类型,以探究其对执行意图的影响为主;脑机制神经影像学研究则聚焦于默认网络的内侧前额叶和后扣带的重要作用,以及默认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和奖赏区的协同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情节式未来思考目标加工的形式、年龄差异及其与时间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是否在博弈任务中表现出对陌生人的信任行为,同时考察可能对幼儿的信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认知因素(观点采择)和环境因素(负性反馈和代际传递)。研究对189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多种任务的测量。实验一通过修订Evans和Krugger(2011)的信任博弈任务,考察幼儿在匿名信任博弈中的信任行为,结果发现与4岁幼儿相比,6岁幼儿对他人的信任更低;实验二考察了幼儿信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幼儿在得到负性反馈结果后再次进行信任博弈任务时,他们对他人的信任比前次有所降低,6岁幼儿对他人返还数量的预期比4岁幼儿下降程度更大;6岁幼儿的信任行为(第一次给出意愿)与观点采择能力显著相关;6岁幼儿的信任水平与家长的信任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