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Opposed to a commonly held interpretation that Confucian discourse regarding tianren heyi (天人合一) is simply a human-centred philosophical fusion of humanity and natu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fucian discourse is in fact composed of two contradictory orientations, one ren-centred (roughly equivalent to “anthropocentric”) and the other tian-centred (“nature-centric” in a specific sense), which generally correspond to the two major camps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n the We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will be further argued that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the Confucian view have different yet related functions with regar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the tian-centred understanding establishes a metaphysical and religious framework for Confucian eco-ethical norms, in which ecological prohibitions and policies are built into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while the ren-centred orientation adds practical values and meanings to the ontological care of the human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n modern times,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Confucian eco-ethics are under further development, moving away from being dualistic philosophies and converging on the eco-ethical way of life. Contemporary Confucians are investigating how the two traditional “orientations” can be unified as one holistic perspective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62.
宗教界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弘扬正能量,在两会上发出宗教界的“好声音”,展现出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贡献的风采。三月的北京,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63.
<正>在西方绿色思潮那里,历史唯物主义被认为是和技术决定论、人类中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和自然对于生产的限制问题;因此,其断定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文  相似文献   
64.
顾梦飞 《天风》2010,(4):42-44
<正>1910年6月14日至23日,来自全世界159个基督教宣教团体的1 200余名代表云集苏格兰爱丁堡举行普世宣教会议,史称1910爱丁堡大会。爱丁堡大会"标志着欧美基督教宣教活动进入了新纪元",因为大会认识到"各差会单独活动能够完成宣教使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有的教会、机构和宗派应当互相尊  相似文献   
65.
许多人会说话,又不会说话。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前一个“会”是讲发出声音表达简单的意思,后一个“会”是指一种交际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身在职场,勤干和巧干是很重要的,如果还很会说话,那就更受欢迎了。第一句:“我立刻去办!”在职场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常常是公司内部没有考虑周全,而客户又有新的需要。这时,冷静、迅速地作出,“我立刻去办”的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讲效率、遇事顾大局、处事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  相似文献   
66.
张林军  舒华 《应用心理学》2006,12(1):63-66,72
作为一种超音段成分,音高在言语的理解和产生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区别不同声调的词汇意义,区别陈述、疑问等不同的语调,标志话语的情绪色彩等。音段、语义和句法信息的加工具有左脑优势,但音高模式加工的单侧优势及其机制还存在很多争论,本文从音高模式加工的两个主要理论———功能假设和声音信号假设出发,对相关研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67.
鲁艳桦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42-2051
同化模型是一个有关心理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论构想。它融合了多家理论观点, 形成一个用于解释心理治疗一般改变过程的整合性框架。依据此模型, 针对治疗改变过程提出八个可以预期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有关同化模型的研究已经对模型及其发展序列进行了验证, 并提供了实证性的支持。同时发现不同疗法的同化过程模式存在差异; 不同疗法对处于不同同化阶段的当事人具有不同的效果。在研究主题的细化方面, 已有研究开展了同化阶段的标识研究、同化阶段的子阶段研究; 并拓展向不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当事人, 以及新的研究领域(如药物治疗, 移民丧失)。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进行跨文化的研究来对此模型进行验证, 也可以对模型有关治疗改变线性过程的潜在假设进行验证, 或针对声音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邵雍以声音、律吕为例得到的启示,就是形之上、下的贯通问题.他的具有宏观背景的"先天之学",以象数为中介,自时空角度做出形上层面的思考;并提示了认识论平台的出发点,由此为当时的儒学新体系构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9.
他从小就是一个对声音十分敏感的孩子,看动画片时,他被剧目中那些稀奇古怪、色彩纷呈的配音深深吸引,令他很开心。那时,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来长大了能做一名配音演员,演绎各种使人感动或令人难忘的声音。  相似文献   
70.
质疑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并试图通过价值客观主义和泛主体论来提供理论证明。可是他们的证明并不成功 ,因为价值并不是自然物的客观属性 ,非人存在物也统统不是什么“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