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陈淑霞生于1963年,浙江温州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阎平生于1956年,山东济南人,1989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她们的作品都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陈淑霞和阎平可以说是出生于同一时期,处于同一时代的女性画家,由于各人的生活体验、各自的性格以及由性格所造就的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决定和造就了她们各自作品的取材、表现方式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2.
毛主席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情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系,就不知道那件事情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那件事情,就做不好那件事情。我们写歌曲也应该是这样,要想创作出真正流行的歌曲我们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流行歌曲的基本特点,找到歌曲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的特殊关系,找到流行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流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3.
《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奇迹,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和美食狂潮。引起了观众强烈的精神共鸣和广泛的关注喜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时至今日,相关话题仍然持续在微博、论坛和人们的讨论中发酵,带来了超越美食的思考。本文就片子的成功,从纪录片的制作、真实记录、创新理念以及商业化运作等方面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进行了分析,以此分析纪录片创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4.
书法音乐的创作其实就是作曲家将从书法作品的心理体验积聚的创作情绪,由量变到质变,即脑中构建出的"蓝图般的原始音乐线"或称之为"音乐模型",这是一种依靠直觉和想象力获得的下意识的内心听觉中的"模型".这里仍要强调的是,它和一般音乐作品不同,对书法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深度、广度决定了书法音乐这种创作情绪的浓淡.  相似文献   
195.
民俗无处不在。民俗是一条永恒的溪流,从古到今流淌着民族的灵魂。不要小看它那些琐碎的枝枝节节,你读懂了它,也许给你一种无尽的创造源泉。  相似文献   
196.
<正>在西方戏剧的发展历程中,剧作家们曾创造出无数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她们作为时代的产物,散发着女性的独特魅力,而优秀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一不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思想、体现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从17世纪的古典戏剧到18世纪的启蒙戏剧,剧中的女性逐渐从理性的附属品发展成为潇洒恣意的独立个体。戏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发展,既与剧作家的创作观念有关,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97.
<正>梁启超新文体的散文创作是其"文学革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蕴含。新文体的历史机缘在于报章新媒体的出现,它的成熟有赖于龚自珍、王韬等人的早期探索。梁启超新文体散文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性,体现出一种过渡性的创作特质,并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及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8.
现在,创作已成为绘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创作训练不仅是对学生造型综合能力的衡量,更是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开拓其艺术想象力的一种手段.绘画毕竟是一门学问,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面对众多的选择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9.
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在绘画本体美学特征上就一直弱于绘画的伦理美学特征。从晋唐至宋朝,绘画创作的功能由侧重于政教、宗教宣传转向了侧重于个体或群体的玩赏娱悦,艺术形象则渐渐地成为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个性化创作。文人画家李公麟是北宋人物画向精致文雅演变的关键人物,他的白描人物画的出现正是对人物画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200.
<正>《匡庐图》是荆浩山水画创作技法的展现,他继承了唐代王维的水墨风格和李思训的用笔技法,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山水画技法和系统理论体系。他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绘画体系,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匡庐图》的笔墨理论来源——《笔法记》《匡庐图》绢本,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是荆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