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戴惠 《学海》2008,1(3):179-184
苏曼殊及其小说创作是从旧文学向新文学演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中间物".苏曼殊从翻译走向小说创作,他的译作带着"小说界革命"所倡导的政治小说的特点而小说创作"六记"全是爱情小说.这既与他的生活体验有关,也与那个时代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特别是小说观念的发展有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六记)是他的独特个性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开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先河.苏曼殊的爱情小说表现了新的恋爱观,表现了对个性解放,个人意志自由的追求.这与"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特别是"人的文学"的倡导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52.
毛泽东丰富的革命实践造就了其诗词特有的史诗美和崇高美。毛泽东的诗词几乎涵盖了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有着史诗般的深刻内涵。毛泽东诗词描绘了大自然的雄浑,塑造了崇高的人物形象,更表现出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53.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世界文学史上的天才杰作,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重  相似文献   
154.
日出扶桑积雪高,海空天净绝纤毫。每看剑气冲银汉,知是吹笙咏碧桃。这首诗出自元代文豪虞集笔下,题写在白玉蟾画像上。诗的前两句,借景拟人,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写景,若透过字面去咏味诗的意蕴,却是在绘声绘色地写入,也就是描摹画像主人白玉蟾的精神人格。“扶桑”是传说中的东方神树。传说中,太阳每天都像初生的婴儿,在扶桑的覆护下升起,“日出扶桑”就是旭日初升时的景象———当一轮红日从辽远的扶桑下冉冉升起之时,就像一盏无幽不烛的明灯,用光明撕开黑夜的混沌。晨曦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大地上,一片皑皑白雪,在晨曦的辉映…  相似文献   
155.
用“延伸思维”来创作一些带有喜剧色彩的文艺作品.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能够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喜剧效果。就像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一座大宅院.一层院子一层院子地参观,走到最后,已经到了围墙的墙根,再也无路可走了.聪明的导游却透过围墙上的“花窗”,让我们看到了墙外的风景.使我们在参观结束时,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6.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为艺术歌曲体裁真正意义上的兴起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冬之旅>是舒伯特去世前一年完成的,堪称艺术歌曲创作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7.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水墨写意人物画不如花鸟和山水画发展快、成就高,追其原因,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画风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对文人的轻视,影响、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58.
一幅优秀的书籍插图能钩起人们对书籍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文学书籍的插图绘制不能停留在看文识图上,而是要经过再创作,使其具有艺术的个性和感染力。插图的形式多样丰富,每位画者的插图都有自己风格,即使是同一文学作品,也会因为各个画家的艺术修养、对原著的理解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插图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插图,才让我们的阅读变得更加充满想象力,也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59.
当今流行乐坛,歌曲的种类与形式比以往更加丰富,其中有与现实相结合的.有受众的接受与品位的表达的,也有非追求与刻意的自然性体现的.这些特征与我国先秦诗歌有极大的内在关联,因而,先秦诗歌以风雅颂的形式划分,对当今的流行歌曲的传播类型划分与研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0.
西藏阿里托林寺的建筑与壁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吉扎西 《法音》2009,(2):45-52
一、郎达玛灭法后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自吐蕃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在藏区沉寂了近二个世纪。这时期,苯教在传统的信仰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的诸多内容并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藏族历史的发展看,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看成是一个没有佛法的、黑暗的文化倒退时代。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却也是藏族历史文化再次走向复兴前的文化反思时代。什么样的宗教信仰才能更加适应雪域吐蕃民众的需要?什么样的上师大德才能给信众带来身心上的抚慰和引导?使吐蕃时期带有贵族特权色彩信仰的佛教,真正走向民间并与广大的民众发生关系,使得佛教真正的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让信众真正得获佛法的智慧与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