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库恩的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中的心理学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全 《心理学探新》2003,23(3):11-14,43
库恩的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主要是一种方法论,对当今的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文化人类学方法在心理学中的运用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重新审视心理学知识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促进了多元文化等心理学取向形成与发展和解释学方法的扶正,加强了普遍联系观和整体化或系统化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有助于心理学哲学研究的兴起,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92.
白才儒 《宗教学研究》2003,1(4):114-119
《庄子》是在人类理性精神发生质的飞跃的大背景下,对春秋战国的全面社会危机进行理性批判,揭示出这种危机背后的深层生态内涵;《庄子》深层生态思想的形成是通过从感性到理性再转向非理性的无意识状态的两次认识飞跃来实现的;道和性是《庄子》生态宇宙观的两个重要基石,万物平等、保性重生等生态思想和伦理规范都是从其中演绎出来的。从《庄子》深层生态思想整体看,道是本根,无为即道的根本存在方式是核心,性是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传统生态哲学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生态文明之生态哲学的新视野透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内在关系存在论(“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生态存在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道在万物的的生态价值观、人副天数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寡欲”“节葬”的朴素生态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相似文献   
994.
略论中国哲学之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炼西方哲学史家关于西方哲学开端的观点,形成一个有关哲学开端的假说,然后以此假说在比较哲学意义上来探讨中国哲学的开端.通过分析"绝地天通"、"武王克商"、"怨天忧人"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哲学产生的影响和考察伯阳父论地震、叔兴论吉凶等数个中国哲学开端标志性事件,认为在中国哲学开端问题上的"突破说"和"巫史说"两种代表性说法并不矛盾,前者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哲学如何开端,后者可以有效地说明中国哲学开端相较于西方哲学之特色.虽然人类思想都经历了"轴心期"的文化突破,但中国和古希腊的思想实现突破的具体机缘、表现形式和实际结果各不相同,西方哲学采取了哲学这种方式,而中国人的思想则采取了有别于西方哲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5.
诗意地栖居     
“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荷尔德林曾这样格调高雅地描述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96.
平淡是真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湍急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相似文献   
997.
浅析《灵宝度人经》所描绘的世界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之称的《灵宝度人经》,给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宏伟的世界图景。这世界图景自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体系,为人们求仙问道提供了一个向上往善的动力性支架。人们只要矢志不移,不畏辛苦,脚踏着它所设建的天梯,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入更高更为自由的天人境界,过上寿与天齐,美妙如画的神仙生活。本文试图揭示这个图景,以丰富人们对《灵宝度人经》教理教义的认识。一、《灵宝度人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灵宝度人经》产生于东晋末年,它是道经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早期民间道教发展到上层官方的士族化神仙道教,再发展…  相似文献   
998.
无论在胡塞尔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都构成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再现了胡塞尔前后期在此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他的超越论逻辑学的要点在于对本质的前逻辑直观,也是最有可能为逻辑学提供哲学支撑的因素。其次,在海德格尔方面,根据律概念成为讨论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的切入点,由此导出他的“存在理解”、“无蔽”和“自由”的概念解释。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把形式逻辑看作陈述逻辑,并试图用前谓词判断的哲学逻辑学来为它奠基。  相似文献   
999.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作为现代性之结果的全球化进程向作为本土文化之结晶的中国哲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后现代特征却为中国哲学的回归和重建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原来按照西方哲学框架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面临着转换研究范式和叙述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从属性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哲学形态,它们具有不同的范式,而且相互之间不可通约。所以,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不应该以西方哲学为典范和标准,而应该以之为参照系和对话伙伴,通过现时代“视域”与古典哲学“视域”的相互“交融”,对于现实的哲学问题给出中国哲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新辩证法"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来,马克思的哲学成了西方哲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这个发展受到冷战的刺激和推动。众所周知,冷战开始于作为二战后世界的一个强国——苏联的出现,还有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的人民共和国。苏联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式宣传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这促成了对马克思的哲学的富有影响的批评——例如亚克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