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遗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的瑰宝,是大学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极具审美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大学美术史课程可利用其艺术的丰富性、延续性和典范性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2.
黄豪 《宗教学研究》2020,(1):220-225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他们以澳门为跳板,先后在肇庆和韶州建立了教堂,传播区域扩及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岭南地区。其传播策略先是以佛教身份行基督教之实,随着认识的改变,传教士开始向儒家靠拢,转而批判佛教,甚至打砸庙宇、神像。与此对应,岭南佛教界也从热情欢迎传教士的态度转变为争锋相对地采取措施驱逐传教士。在基督教传播过程中,传教士和岭南佛教界代表两种文化形态相互试探和争斗。  相似文献   
143.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与其形成的负面形象同步而行,在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亦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已进入云南传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随着美国势力的深度介入,美国传教士在云南的活动更加活跃,成为推动云南基督教发展的主要力量。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传教士在滇传教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传教伊始聚居在边境沿线,然后逐渐向内扩展,同时加强在省会昆明的活动。在1950年之前,美国传教士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北等地,最终与其他国家传教士"二分天下",这一格局至今仍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麦克道尔对"第二自然"概念的阐发,推进了当代学界对黑格尔的"自然主义"的关注."自然"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既表示"本质"又意指"机械化的自然世界".黑格尔是在后一种意义上理解自然的,并意图回复自然的第一种意义;这一回复是精神自身运动的过程,是"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精神现实化的机制:它一方面否定其外在规定,从自然的、直接...  相似文献   
145.
商蕤 《中国宗教》2022,(8):88-89
<正>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始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产生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不同阶段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的突出特点。中华传统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为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又经过曲式和演奏方面的不断地中国化的创新尝试,基督教赞美诗音乐逐渐体现出了更多的中国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46.
布洛赫重申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他来说,唯物主义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唯物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一开始就包含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最伟大业绩多半是唯心主义思想家完成的.暴力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国家乃是暴力的潜力本身,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无暴力的、和平的过程.被压迫者的革命运动依然存在,大学生运动不会消亡.无神论与基督教并不是二者择一的问题,无神论与基督教的对话也不是一场徒劳的对话.世界过程本身处于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尚未被获取,但也尚未被挫败."已知的希望"取决于把科学投入于希望的国度之中.存在第二真理,即乌托邦的-具体的真理问题,这是真理所固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7.
单渭祥 《天风》2005,(2):40-41
许多人因为从教堂里出来,他的生命焕然一新,犹如平淡无味的"水"变成了香飘万里的"美 酒"!礼拜堂是启发真、善、美的地方,它叫人瞻望永恒的事物,不再斤斤计较身外之物--"我信了就行,何必一定要去做礼拜?" "我们不加入教会,不去做礼拜,不一样可以做基督徒吗?"我们在家庭里祈祷读经,不一样可以吗?"我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礼拜!"教堂里听道没劲!"以上都是一些人不想去礼拜的种种"理由",也许大多数基督徒不会同意这些看法。但作为基督徒,对于礼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确需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8.
待人如己     
严青 《天风》2005,(3):29-29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基督教的道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并没有教导任何全新的道德,新约中的金律(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先要怎样待人)只是人人在心底下都已知道的当行的事,伟大的德行教师从来不提出新的道德教训,只有假师傅,或者狂人才这样做,约翰逊博士说得好,人所需要的是提醒,这比教导重  相似文献   
149.
治理这地     
林志华 《天风》2005,(2):4-5
创1:26-28 人被造之初,同时就承接了神赋予的使命:"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所造的一切都是"甚好"的,要我们享用,同时为神来经营它们。 神授予人管理地上一切的权利,但没有给人任意宰割、挥霍浪费的权利。有些人误解这段圣经,以为神既然将这一切交人管理,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处置它们。其实不然,我们只是代神来掌管这神造的世界。我们必须按照神的旨意进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保持造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让宇宙万物都来彰显神创造的荣耀。  相似文献   
150.
周宇 《天风》2005,(2):20-21
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丁主教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加入WTO,在经济方面是机遇大于挑战;而对宗教界特别是对基督教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丁主教以他犀利的眼光看到了处在"盛世"之下的中国教会的不足。的确我们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