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一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其概念决定了心身疾病不具有专业领域性,不同心身疾病有着不同的病理变化。发掘其病理共性、找寻规律性,对该学科发展的标准化方向至关重要。该文从中医基本病机层次,探讨了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试图对科研与临床操作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42.
对历代老学文献的编纂与整理,不仅能够为老学研究提供基本的资料,同时也是一项有益于中国思想文化史、哲学史研究的文献工程,对道教文化的发展与提升更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3.
2011年5月14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一行在成都教区视察教务,李枝刚神父汇报了教区工作情况。马英林主教在成都平安桥天主堂主持主日感恩圣祭马英林主教一行为四川乐山教区神父们传达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44.
儿童早期"心理理论"发展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邓赐平  桑标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0,23(4):399-403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是当今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已逐渐由一般的发展描述,转向关于"心理理论"的缘起与发展机制的研究.由此,有许多密切相关的关于早期"心理理论"发生发展及其评估的基本问题,横亘于研究者面前,迄今仍悬而未决,并引发诸多争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极大地影响着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5.
医乃仁术:中国医学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具有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即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仁爱爱人。济世救人的理想。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医学的伦理价值,“医乃仁术”被普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然而,尽管历代医家也提出过一些医学伦理准则和规范,但并未形成一个类似于西方医学史上“希波克拉底誓词”那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公认的誓言和准则。“医乃仁术”的普遍原则更多的是体现在强调医…  相似文献   
146.
孙杏泉 《天风》1994,(4):15-15
浙江慈溪市是沿海经济开发区之一。慈溪市现有40余座教堂,牧师8人,传道人8人,义工120人。牧师长老多数年龄都在60—80岁,各堂的讲台工作大量的都是义工担任。但如今对讲道要求比先前又大大不同,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文化基础不同。过去文盲多。  相似文献   
147.
基于正念监控与接受理论(monitor and acceptance theory, MAT),以460名专业运动员为被试,探究特质正念与专业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特质正念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负向预测抑郁-焦虑-压力,并分别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我同情的单独中介及两者的链式中介发挥作用;(2)该模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以主观幸福感为结果变量时,男性组中介效应大于女性组;以抑郁-焦虑-压力为结果变量时,女性组中介效应大于男性组。研究结果可以为提升专业运动员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148.
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大学,立刻就写下了许多标志着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的哲学笔记。从他身前唯一发表的论文《关于逻辑形式的一些评论》;到身后从同时期的手稿中整理编撰出的《哲学评论》;以及由魏斯曼所记录下的,维特根斯坦与石里克所在的维也纳小组成员间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足以刻画这种转变的重要线索。其中之一就是由颜色排斥问题的思考开始,他逐渐改变了自己在《逻辑哲学论》中对基本命题的看法,并进而放弃以真值函项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命题的一般形式。在这一时期的思考中,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放弃《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观点,而是努力调整措辞,引入了新的看法,以容许基本命题可能互不相容的情况。这种努力迫使他最终不得不承认,存在着作为“不完全图像”的基本命题。修正对基本命题的看法,是1930年代的维特根斯坦做出的主要改变之一。既标志着他与自己早期思想之间的首次交锋,也为日后在《哲学研究》中与《逻辑哲学论》的思想再度对峙做好了准备。本文试着回顾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9.
陈晨  刘玉新  赵晨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76-2090
通过聚焦各需要满足(自主、归属或能力满足)间的“异质”性, 单维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探索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研究的整体框架提供了重要补充。独立、协同和平衡视角下, 综述了单维式需要满足影响个体的理论基础(内部动机和内化的外部动机的心理机制)和研究现状; 提出并论述了三种需要满足的有限可替代性。未来研究应深化三种视角的需要满足研究、探索需要满足间的补偿效应、单维式需要满足的神经基础和单维式基本需要受阻等。  相似文献   
150.
一种新的智力观--塞西的智力生物生态学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芳  李其维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2,25(5):541-543
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引擎”;把“动机”整合到智力发展中。塞西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为我们揭示人的智力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