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人胚作为实验材料的应用及其伦理学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胚作为实验材料的应用及其伦理学争议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长沙410078)谢鹭审阅姚开泰人胚用作实验材料,即利用由于社会性原因或医生建议中止妊娠的人类胚胎(受精后8周以内的)或胎儿(受精后超过8周的)的器官组织进行实验观察或研究。人体胚胎具有巨大...  相似文献   
132.
人算什么?     
涂丽萍 《天风》1996,(3):42-42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顺他?” 唱诗班在献唱了这首诗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返回的路上,我抬头仰望天空,看见满天的星斗。这时,在上帝伟大。  相似文献   
133.
材料的几何属性差异对3—7岁儿童分类标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73名3—7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变换分类材料的几何属性(形状或大小)的差异程度,采用自由分类方法,探讨材料差异程度的变换对儿童分类标准的影响。结果表明:3—7岁儿童的分类标准均受分类材料几何属性差异变化的影响。3岁儿童的分类标准几乎完全随分类材料的变换而改变;4—5岁儿童的分类标准主要表现为随分类材料的变换而改变;6—7岁儿童的分类标准虽然有随分类材料的变换而改变的趋势,但已经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按形状分类;5—6岁是儿童分类能力发展的质的飞跃阶段。  相似文献   
134.
大中学生四卡问题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心理学探新》2005,25(2):54-56,69
该文研究了大中学生四卡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材料性质和指导语形式对这种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具体材料上被试四卡问题的推理能力具有明显的发展趋势,高中时期是四卡问题推理能力发展的转折期。(2)存在主题促进效应。(3)指导语形式影响高中生在具体材料的四卡问题上的推理。  相似文献   
135.
求职故事:刘娜是某大学的毕业生,找到一家知名外企,在送上自己的文字材料后,向那个戴金丝跟镜的人力部经理提出:“我应聘做办公室的实习文员,前三个月不要工资,免费打工。”人力部经理听了,好生纳闷,在招聘中,他遇到的更多是谈待遇、条件,询问工作环境的,自愿“零报酬”的人今天算是头一回碰上。他感到不解,伸长脖子问:“免费打工?你这是什么意思?”刘娜微微一笑:“在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谈报酬、签合同,不合时宜,也不符合我的做人习惯。  相似文献   
136.
时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珍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6):1506-1509
当前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探讨有三个模型: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模型和定域计时模型。在这些模型的框架下,时间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集中探讨了小脑、基底神经节、前额叶在时间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和大脑两半球在时间认知中的不对称性。小脑作为内部计时系统对时间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在周期性动作任务中,小脑对不连续动作计时具有特异性。基底神经节在时间加工任务中与小脑存在明显的作用分离,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前额叶的计时功能可能与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时间信息的获得、维持和组织有关。此外,还发现大脑右半球与时问信息的加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7.
运用窗口阅读及再认探测技术,探讨即时与延迟状态下合适与不合适背景信息的激活模式。被试阅读含有精细阐述错误信息的实验材料及不含错误信息的参照材料,并对合适或不合适(参照条件下为无关)的探测词进行再认反应。结果发现,合适与不合适信息激活关系随时程延长发生的逆转是由于合适信息激活水平得到提升、不合适信息受到抑制所导致。但即使在延迟状态下,不合适先行词的激活水平也并没有降到与一个无关信息等同的程度,表明受精细阐述的错误信息即使在经过更正之后,其在语篇表征中仍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8.
"[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迎春  莫雷 《心理科学》2004,27(5):1143-1145
本研究采用扇效应技术来探求推翻G.A.Radvansky针对其1993年研究结果所作解释的证据。共分为两个分实验。实验1重复Radvansky1993年研究中的实验三,以取得中文材料的基线值,为实验2做准备;实验2通过在材料中使用同样具有可“移动性”的物体的概念(例如快餐车)来探讨“可移动性”是否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人的可移动性”不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9.
材料呈现方式对初中生和大学生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中和大学各60名学生为被试,a、b、c三套图片为材料,用A、B、C三种材料呈现方式,以分类的结果和解释的理由为依据,用一维特征、整体相似性、两阶段策略和其它分类作为因变量指标,采用混合设计,用SPSS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发现:(1)材料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分类结果影响显著,对初中生分类结果影响不显著;(2)初中生和大学生分类结果之间在B、C两种方式下,差异显著,在A方式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0.
语音在汉字语义通达中的作用是二十多年来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直通假设和形音交互假设是学者们主张的理论观点,它们在语音和语义的相互关系上存在分歧,并分别有各自的实验证据。从比较语音语义激活时间进程、同音字效应、神经心理学与脑成像、语音作用的发展转换这四个方面对过去的研究进行回顾,指出了实验范式和实验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结合汉字特点进行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