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乃儒学之要务,所以即使在“自由意志”词汇缺席的情况下,儒家也必须明确何为恶之根源,以说明判定究责对象时的根据与标准。新儒家以气质论人之恶的成因,但是该诠释路径会使决定性因素从人自身转移到外在影响力上,导致责任主体认定的困难。在此诠释路径中,人的善恶形态被困于儒学本心良知的伦理道德规范性含义里。孟子本心良知说中存在一类通过自我取舍而形成的恶的主体,这类恶的主体所据并非本心良知具有的知善规范性,而是以能力层面能善的普遍性作为其产生的逻辑基础。从心性上溯源恶才能突破本心良知在知善的规定性上对恶之于人的属己性的遮蔽,以此明确善与恶皆是人自己的善恶,如此伦理究责才不会陷入主体判定的困难之中。  相似文献   
82.
荀子在《解蔽》里,对于鬼神迷信做了生动的分析批判。他说道:夏首的南边有个叫涓蜀梁的人,此人既愚而又事事恐惧。在月光明亮的晚上走路,低头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伏在地上的鬼,仰头见自己的头发,又以为是站着的妖怪。吓得转身就跑, 回到家中,竟然惊吓而死。由此,荀子得出结论说:凡人们认为有鬼,必定是有精神恍惚、心智不清的时候留下的印象。荀子  相似文献   
83.
由于职业的关系,作为一位科普期刊记者的我常和科学家们打交道。走进这支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他们向我吐露心扉,为我讲述他们毕生执著追求的科技事业。我这才得知他们的故事很精彩。我常常把他们美誉为“金字塔上的人物”,这是因为这些科学家们用他们的卓而不群的智慧,将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常常思索这么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支撑着这些科学家们投入到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伟大的科技事业?继而,为了全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为全人类谋求一个和谐、幸福、和…  相似文献   
84.
王玉静 《哲学动态》2022,(10):87-95
言说“责任”已成为当下显学,而“责任”并非脱胎于传统伦理学,所以,这一概念在伦理学和哲学领域的意指并不明晰。在约纳斯和列维纳斯之间展开对话有利于厘清这一问题。尽管两人的思想理路并不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尝试在本体论与伦理学之间求得平衡,视责任主体对责任客体不求回馈的回应为责任伦理的特质,并将责任提至神圣性的高度。他们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行动规范,而是为责任伦理提供本体论或伦理学的依据。在他们看来,责任是人作为一种存在的本质,人的存在就是要承担责任。在两人之间展开对话,可为我们在当下现实环境中重新思考责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王海滨 《哲学动态》2022,(12):21-27
精神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它主要有三个基本路向:遵循境界逻辑和适用苦乐原理的精神修养,遵循自由逻辑和适用主客原理的精神实现,遵循实践逻辑和适用知行原理的精神解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寻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境界提供了智慧滋养;德国古典哲学在主客对立统一的框架中阐明了精神自由及其实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影响精神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基础条件,奠立了以实践为地基、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的推进精神解放的分析框架。在追求天人合一或主客统一的共同目标时,三种路向存在着显著的方法论差异。在推进精神发展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和而不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86.
毛茜  东桂迎 《美与时代》2022,(8):104-106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公共财富。当前,很多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城市形象设计方面同质化问题严重。每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又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展现一个城市独特的精神面貌,能够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从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出发,简单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形象设计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并提出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87.
陈小娟 《美与时代》2022,(8):119-121
墙作为城市空间要素之一,在中国城市空间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与建构对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墙与城市空间的关系逐渐多元化,其形式与功能日益多样化,墙逐渐成为城市公共景观的一部分,墙的设计趋于互动性、体验性及艺术性。基于此,论述墙在中国城市空间中角色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与未来趋势,以促进城市墙体艺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9.
《中国宗教》2006,(5):63-63
丁俊在2006年第1期《回族研究》中发表文章《伊斯兰视阈中的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文章认为,关于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的讨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议题,中国学术界也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但中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在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研究。文章通过对伊斯兰文明及其内在精神的揭示,特别是从伊斯兰文明之源的《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出发,指出倡导文明对话不仅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