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系对"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回应。该说法认为,朱子以宋代之后才出现的"先天方位"思想作为诠释《参同契》思想的基本方向,为弥合其注释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朱子有选择地删改了《参同契》的文本。本文对该说的几个主要论据做出回应:针对在朱子之前《参同契》文本不稳定的观点,本文指出,《参同契》文本在唐代已经基本稳定,而唐宋之际阐发《参同契》的文献大量出现,导致了《参同契》与之相混同的现象;针对朱子首次把《参同契》所本无的"先天方位"思想强加到对《参同契》的解释中的说法,本文指出,在朱子之前已有先例以"乾坤坎离"释《参同契》的"牝牡四卦"的说法,而《参同契》本身也是陈抟、邵雍"先天方位"说的思想来源之一;最后,本文还就"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具体条目做出了分析,指出其判断多有失误。  相似文献   
22.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测验考察了卷入欺负行为儿童和未卷入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心理表征的差异。实验1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在不相容任务(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的反应时明显快于相容任务(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在相容任务中的反应时明显快于不相容任务。实验2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方,而把不道德词放在上方;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上方,把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之所以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其他三者的隐喻联结("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原因可能是他们对道德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并且认知方式也不符合常规。  相似文献   
23.
用<说卦传>的八卦方位说或汉易卦气说去解说<周易>坤卦卦辞,都会遇到岁时和方位逆行的问题,这是违背八卦方位与卦气原理的.这表明有学者据帛书<易之义>中"岁之义"的说法推断<周易>本经中有卦气思想的看法是行不通的.细考帛书原文,其"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一句其实本非解说坤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而是解说初六爻辞的.而就爻辞"履霜坚冰至"一语本身而言,我们无法从中看出什么方位问题,传本<易传>亦无此类解读,故帛书有关"岁之义"的说法只能视为帛书制作时代的观念.  相似文献   
24.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字词辨别反应时任务的方法,考察了大学生对个体姓名信息反应时与文化倾向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陈式《垂直、水平个人-集体主义问卷》的集体主义维度上具有较低的区分效度,有待改善;(2)在视觉通路中,个体对自我的姓名、姓、名的加工时均具有一定的优先性,并发现个体对自我姓名的知觉模式为整体知觉;(3)姓名信息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与文化倾向问卷中所测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支持并验证了文化倾向问卷的内容效度;同时研究发现姓、名作为自我结构的标识物比姓名更佳。  相似文献   
25.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图形刺激材料和文字刺激材料入手,探查了7岁、9岁、11岁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其认知策略。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从7岁到9岁,从9岁到11岁都有显著性提高。7岁儿童处于能力的初步形成期,9岁儿童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期,11岁儿童已基本具有了一维空间方位单模型条件下的传递性推理能力;(2)小学儿童在图形刺激材料条件下的推理成绩显著优于文字刺激材料条件下的推理成绩;(3)前提数量的增加没有对小学儿童的推理造成显著性影响;(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模型建构策略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但在图形刺激材料和文字刺激材料下,儿童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不同。在图形刺激材料下,大部分7岁和9岁的儿童采用知觉策略,11岁儿童中只有少部分人使用这一策略。在文字刺激材料下,模型建构策略是儿童推理的主要策略。少部分7岁儿童使用模型建构策略,大部分9岁儿童和绝大部分11岁儿童使用模型建构策略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6.
鲁忠义  贾宁 《心理学报》2006,38(5):654-662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含有空间信息的语篇为实验材料,选取不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新的实验范式分离了空间情境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更新过程,对这两个过程在不同时间模式下的加工特点进行分析,考察了空间情境模型建立和更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影响空间情境模型的建立,但不影响空间情境模型的更新。(2)时间模式既影响空间情境模型的建立又影响空间情境模型的更新。(3)方位对空间情境模型的建立有显著影响,对空间模型的更新没有显著影响。在空间情境模型的建立和更新过程中,前后判断的准确性不易受限时的影响,而左右判断的准确性则易受到限时的影响而显著降低,前后方位效应具有稳定性和优势性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探讨了汉字词在不同方位与不同排列组合条件下对念读速度与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逆意排列的汉字词处于不同方位(正位、左右倾斜90°、倒位),对汉字词的念读速度产生明显影响.汉字词处于正位时,念读速度最快;其次是处于左斜与右斜90°;对汉字词的念读速度最慢而准确性最低是处于倒位时(汉字词颠倒).汉字词无论是顺意排列或是逆意排列,正位结果均明显优于倒位结果;但汉字词在倒位顺意排列条件下,结果优于正位逆意排列的结果,这表明,字词间的意义联系的作用大于字词方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权力概念垂直空间隐喻表征激活的条件。实验1发现,在权力判断任务中,具有直接权力关系的相关词对和间接权力关系的无关词对都可以激活隐喻表征。实验2使用相关判断任务,只有相关词对激活了隐喻表征。这说明对词汇进行语义加工并理解权力关系是激活隐喻表征的重要条件。实验3引入水平方向干扰,并将被试的注意转移到干扰信息上,结果仍然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表明垂直空间线索不是隐喻表征激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9.
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在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举旗定向、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百年统战的历史性贡献和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分析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工作重点、政策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  相似文献   
30.
空间主方位判断的训练和方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家忠  周荣刚  张侃 《心理科学》2004,27(6):1322-1325
以20名区域管制员和2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种类型的空间主方位判断任务考察训练效应和方位效应。结果表明:管制员主方位判断的绩效(正确率和判断反应时)显着优于学生.拍摄方向朝北和目标刺激在上-下轴位置时,主方位判断的绩效显著优于其他条件。研究提示,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主方位判断的绩效,主方位判断存在朝北的方位效应和上-下轴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