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2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01.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教过“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在这七十二位贤人中,最为聪明即智商最高的是颜渊,却“不幸短命死矣”;最为鲁钝智商最低的是曾参,但由于他意志顽强,刻苦攻读,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朝夕研读,结果成就最大,故后世尊称为“曾子”或“曾夫子”,成为孔孟颜之后的“宗圣”。  相似文献   
102.
我的磐石     
顾大卫 《天风》2004,(12):i006-i006
当拜金主义的暗流汹涌而来时,你不必困惑,不必迷惘,不必惊惶。  相似文献   
103.
王国维美学的道德走向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国桥 《现代哲学》2008,(2):121-127
妥善安置尘世间的恶,审美与道德具有了一致性.让天才担当道德使命,有如灵光乍现,是康德美学本土化的一项重大收获.在天才所构筑的灵动世界中,王国维在珍视审美质素的同时,还彰显了自由意志的积极意义,展现了汉语思想遭遇康德后的奇特状貌.王国维美学走向道德的深层原因,在于他把道德视为真正的"息肩之所",以及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104.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呜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05.
海潮 《思维与智慧》2004,(11):48-48
爱好野外旅行的约翰独自一人前往非洲,在浩瀚的沙漠中他迷路了,只带有少量淡水和干粮的他,既要承受灼人的热浪、难捱的饥渴,又要提防随时来袭的野兽,以及内心不断滋长的恐惧和绝望。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五天后,精疲力竭的约翰奇迹般走出了沙漠。在咖啡厅里,朋友们好奇地问他是如何走出沙漠的,约翰说:“在那样的绝境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相似文献   
106.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林  周国韬 《心理科学》2003,26(5):870-873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 80年代以来 ,自我调节学习 (Self RegulatedLearning)已经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主要亮点。自我调节学习不仅仅表现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策略 ,稳定的自我调节系统也成为学习者本人的一种优秀个性品质 ,构成其人格的核心。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 ,为我们深入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供方法和借鉴。2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提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第一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7.
田超 《道德与文明》2011,(1):132-140
长期以来,程颐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伦理法则受到了激烈的争辩。但是争辩双方却没有注意到它是否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如果不以个体的自由意志为基础,并由之而争取自然权利,伦理法则就会趋向于与权力、习俗相结合,形成压制个体德性提升的力量,走向道德目的的反面。考察中国伦理法则的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可见中国传统伦理法则没有依照自由意志发展,也没有产生维护自然权利的强烈需求,道德的呼吁往往流于异化。这种模式的根本改变需要我们从个体自由意志出发构建与实践伦理法则。  相似文献   
108.
在关于康德幸福观的研究中,存在着如下广泛的共识:康德有基于自由的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一是关于人的自由本质:人是理性的存在物,理性使人能够驾驭、主宰自己的自然欲望,摆脱欲望的束缚而获得自由;二是关于人的道德行为的动机:人的自由本质决定了道德行为只能出于对理性法则即道德法则的敬重,而不能出于自然欲望的意图,因此幸福永远不能做道德行为的动  相似文献   
109.
康德道德哲学的原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早年他把道德情感看作道德 的最高原则;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则从自律中证实意志自由,却陷入自我循环;在 《实践理性批判》中强调对道德法则的意识是“理性的事实”,主张从道德法则中引申出自 由;在其最后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中,最终认为意志与自由无关,而只有任性才有自由 。任性直接与行为有关;准则也来自任性,从而从任性的外在行为自由能够并存的条件中开 出《法权的形而上学》,从道德法则对任性的准则的决定中开出《德性的形而上学》,二者 合在一起,完成了其《道德形而上学》。这是康德关于道德哲学原则的晚年定论。  相似文献   
110.
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