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好人也会做坏事:有限道德视角下的不道德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道德是指个体在道德判断中固有的局限性,表现在人们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观的悖离,它导致无意识的道德偏差.有限道德弥补了理性道德模型在不道德行为解释力上的缺陷.该视角下的不道德行为主要包括:内隐偏见、内群体互惠、沽名钓誉、利益冲突和漠视未来.关于有限道德存有4种理论解释:自利性动机、双重自我、道德褪色和框架效应.未来有关道德决策和不道德行为的研究,需要延伸到有限理性与无意识层面.  相似文献   
852.
刘霞 《心理科学》2013,36(1):116-121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匿名方式对北京市1552名流动儿童施测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内群体认同测验与群体地位感测验,探讨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内群体情感认同及群体地位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内群体认知认同之间相关不显著。(2)个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降低流动儿童的群体地位感,进而间接地负向影响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3)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直接显著的消极影响,并同时借助于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双重中介作用间接地降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53.
纷争不已的宋代儒学复兴运动背后是士人们以重建完美社会秩序和精神世界为终极目标的共同追求,它是我们理解苏轼变革词体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苏轼对词体的变革,是11世纪中叶整个宋代士人精英群体在如何构建完美社会的思想基础分裂后,儒学复兴运动开始由"外王"向"内圣"阶段转换的一部分。《周易》中的"变"和中庸之道是主导苏轼人生和创作的核心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合理地解释了苏轼词中复杂的思想倾向和他对出仕与归隐的选择。  相似文献   
854.
段正元夫子的学理和一生经历表明,非内道外儒而不可承载化成天下之重任,儒行必基于内道,无内道则儒必伪.段夫子对后儒之批判,乃儒学思想史中非常重要之问题,特别值得中国思想界重视,加以反思,正本清源,以走出后儒造成之儒学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855.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抗战前贵州近代化事业推进缓慢,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更是滞后,抗日战争的爆发为贵州提供了发展契机。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考证及文本分析,对抗日战争时期内迁贵州的多所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与贵州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行研究,以认识特定时期内迁机构与地方医学发展的关系。抗战时期内迁贵州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传播现代医学知识,保障人民健康,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为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56.
冯仕政、周雪光、蔡禾相继发表的四篇文章从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中国国家运动(或曰运动型治理)的起源、机制、弊端,分别构建了三个理论解释框架。但是这四篇文章都忽略了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与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存在一个根本差别:后毛泽东时代的运动不外乎采用激励、惩戒、竞赛等方法实施社会动员,属于"普通型运动";毛泽东时代的运动除了这些常规化方法外还采用"发动一些人斗争另一些人"的方式,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斗争式运动"。"斗争式运动"的社会动员效力远非"普通型运动"可比,它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深刻塑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自身。"斗争式运动"的动员效力来自于它的三个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明确的运动目标、高强度内斗争,其中第三个特征最具决定性。"斗争式运动"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存量社会资源以完成某一革命目标,缺点是会不可避免地破坏社会资源的积累和培育,最终降低社会动员效力。它的优点使它在毛泽东时代被一再发动,它的缺点使其难以为继,在后毛泽东时代被放弃。  相似文献   
857.
探讨缝合复位技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自2005年3月至2011年7月应用髌骨骨折片缝合复位的方法配合内固定器械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患者共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3岁~62岁,平均42.2岁。1例为开放性髌骨粉碎骨折,其余为闭合性髌骨粉碎骨折。1例开放骨折采用横切口,其余采用纵直切口。暴露髌骨骨折后,用可吸收缝线紧密缝合骨折片,缝合的同时骨折得到复位及固定,后加用其他内固定器械加强固定。术后早期开始屈伸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4个月,平均13.4个月。8周随访均达到临床愈合,2个月~3个月(平均2.8个月)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采用Bostman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21例,良3例,优良率100%。因此采用缝合复住技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关节面复位固定好等优点;配合内固定器械固定,使粉碎骨折复住后固定更稳定,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58.
《庄子》以批判的态度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即人们的实践精神、实践行为与实践结果。《管子》提出了自己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之道、外王之道与圣王之道。内圣之道表现为修心静意、修德获道;外王之道表现为遵循和实行大道而成就帝业、王业和霸业。圣王之道表现为“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禁止歪门邪道,畅通正道,在人们的实践行为中达到内圣与外王的有机统一,做到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859.
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良知虽是个人发现是非对错、决定道德行动的能力,却在内涵上与作为创造之元的宇宙本体同一;良知作为创造性的力量,能表现、呈现自己,其呈现自己的方式就是"坎陷"。良知经"坎陷"以"开出"并非合乎逻辑地推导出,而是立足于实际,以良知为范导,开创新外王的事业。坎陷"让出"的是建构功能,而恒保持范导、调整、轨约功能;民主则重在保持政权本性、使人的自由能客观化而有保障,善恒为善。  相似文献   
860.
邢志杰  贺伟  张正堂  蒋旭婷 《心理学报》2022,54(9):1093-1105
基于工作场所中具体积极情绪的理论模型和内隐领导理论, 探究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 具体是检验了崇敬感的中介作用和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一项问卷调查研究(193份上下级配对数据)和两个情境实验获得的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伦理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员工的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作用, 但对任务绩效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此外, 员工的伦理型领导原型会强化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崇敬感之间的正向关系, 即相比于拥有低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 拥有高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更容易对伦理型领导产生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与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