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潘海洁 《天风》2008,(14):4-6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全国上下都在不断地关注灾后的救援、安置等事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与以往救援行动有一点不同之处,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帮助受灾者重建家园,更重要的是受灾者心灵家园的重建。全国各地招募心理专家组织并培训了许多志愿者,深入灾区进行危机辅导。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心理援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2.
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地震我们如何应对?突发的灾难除了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创伤,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后遗影响。灾后心理危机同样是灾难,灾后心理疏导需专业人员,抗震救灾与灾后的心理干预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63.
一诚 《法音》2008,(6):3-3
(2008年5月29日)尊敬的各位领导、两岸四地的佛教同仁、各位四川同胞、媒体朋友们: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64.
5月29日上午,中国佛教界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祈福追荐赈灾大法会在成都宝光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副会长刀述仁居士、学诚法师、戒忍法师、永寿  相似文献   
65.
子东 《天风》2008,(13):24-25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下午四川神学院四个班级同时都按照课表正常上课,突然,原本坐得整齐的学生左右摇晃起来。“地震了,赶快撤离大楼!”学生中有发出喊叫声。伴随着楼房内墙体接缝处发出的“吱呀”的声音,教室所在的三楼和二楼的师生都急匆匆往楼下跑去。街道两旁的高楼还在摇晃,  相似文献   
66.
杨娟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8,31(3):663-666
以抽象的内容作为实验材料,测定12名大学生在完成四种不同格式的传递性推理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传递性推理过程的认知机制与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被试解决四种不同类型推理题目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但是"谁最大"提问方式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谁最小"提问方式,另外,在任务类型①与④中"谁最大"提问方式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谁最小"提问方式.脑电数据结果表明,不同任务类型下,不同提问方式所诱发的ERP波形基本一致.空间表象模型与语言学模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以上结论,这似乎表明推理过程是很复杂的,人们往往会采用不同的信息加工策略来解决不同的推理问题,从而激活不同的大脑区域和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67.
如果说汶川大地震使国人的慈善热情得以空前高涨,那么盖茨的慈善之举则表明现代慈善事业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慈善热情,更需要不竭的内在发展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既需要慈善热情,也需要内在动力。这就需要从人类共同的优秀的慈善文明中去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核心价值观,使其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这些,除了继承我国优良的慈善传统和近年来有益做法之外,我们还需要借鉴欧美国家在发展现代慈善方面的成熟经验,使慈善事业的发展得以起先声,而发展的首要前提应该是对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8.
采用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一年和一年半两个时间点,对极重灾区的11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探讨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在时间进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震后一年和一年半的教师,其PTSD水平较低,PTG水平中等,两者具有一定稳定性;(2)在同一个时间点上,PTSD和PTG的相关不显著;(3)震后一年的PTG能显著负向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SD,而震后一年的PTSD不能显著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G。成长对于长期的创伤后负性应激降低有积极作用,可采用积极的视角来进行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在地震30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学习倦怠和创伤后成长等身心状况。结果发现:(1)震后30个月的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发生率分别达到6.6%和69.5%,女生和高年级学生是其高危人群;(2)学习倦怠总体情况比较轻微,学习的低效能感相对较严重;(3)创伤后成长的程度较高,且性别和年级间差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似;(4)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及学习倦怠等3个消极变量和创伤后成长之间分别为正相关、零相关和零相关。建议心理疏导人员将重心放在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的程度及激发受灾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方面,并充分意识到创伤后成长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有出现心理不良状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为考察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潜在症状结构,本研究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汶川地震一年后的74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包括侵入性、回避性、麻木性、精神痛苦性唤起和焦虑性唤起等5个症状的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显著优于DSM-IV的PTSD模型、4维情感麻木模型和4维精神痛苦模型。效度分析的结果发现,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具有良好的外部区分效度。所有结果均表明PTSD精神痛苦性唤起模型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判定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