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桑吉 《中国宗教》2014,(7):82-83
相对于亭峙岳立的大丛林,位于北京延庆的润泽寺只能算是一个乡村小庙。润泽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它有一个俗称——"地藏寺",因为这里曾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座供奉千尊地藏菩萨的寺院。在佛教中,地藏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闻名,是作为"愿力"的象征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52.
十斋日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十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十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认为: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十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十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十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十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十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十斋日》为准。  相似文献   
53.
2007年8月11日至12日,第九次医学哲学论坛在江西省井冈山市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杜治政教授、副主任委员张大庆教授、何裕民教授、赵明杰教授、贺达仁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的近40余名医学哲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赵明杰教授主持,张大庆教授致开幕词,张教授首先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指出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哲学和医学人文学科在医学研究、医学教育以及医疗保健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自1978年以来,历时近30年的医学哲学和医学人文学的研究为开拓和繁荣我国医…  相似文献   
54.
《道德经》既是中国道教的圣典, 也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为深入阐发和传播《道德经》的和谐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道教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定于  相似文献   
55.
感谢论坛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和研究《道德经》的海内外学者与高道见面的机会;感谢大会主持人又让我发言,使我有一个能更好地向大家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56.
甘露 《佛教文化》2009,(4):30-31
凡佛教圣地,必有高僧大德,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亦不例外。据有关志书记载,九华山自唐迄于民国,高僧大德、耆宿总百余辈,其中唐代12人、五代1人、宋代7人、明代48人、清代41人,民国3人。这批人中之佼佼者又有:  相似文献   
57.
圆察 《佛教文化》2009,(4):55-63
当我心头浮现“九华山”时,就情不自禁如是祈赞!为茫茫苦海中沉沦的无明众生,为这世风俱下,物欲横流的大地……  相似文献   
58.
冯鹤 《中国道教》2009,(5):59-59
9月1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出席了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的“中美对话论坛”,与来访的美国进步中心代表团一行进行了座谈。该代表团是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香港中美交流基金会的邀请访华的,代表团由美国进步中心主席、前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波德斯塔任团长,成员包括美前参院民主党领袖、前国防部副部长、前中情局局长、洛杉矶市议会议长等。  相似文献   
59.
徐湘霖 《法音》2001,(9):26-33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日常感觉中,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然而,在唯识论者看来,认识对象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不能规定为自在之物。世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不过是我人心识所显现的影相而已,这是因为心识具有识变功能,能变现一切境(对象)…  相似文献   
60.
<正>2014年10月26日,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第二届科学无神论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和中国无神论学会联合主办。论坛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无神论"。来自中国社科院、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新疆师大、上海师大、河北师大、扬州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广西师大、河北省社科院、中共天津市委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