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希腊建筑艺术璀璨多彩,独树一帜。以埃及与两河流域为代表的近东文明对早期希腊建筑的空间布局、柱式样式以及雕饰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是随着近东文明的消隐,受自身政治、宗教、哲学、地域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古希腊建筑形制逐渐完善,雕饰风格也发生了改变,最终形成了优美和谐、静穆崇高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92.
以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133名流动儿童和129名非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工作记忆、元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非流动儿童更低,父母教养方式更消极;(2)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元认知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多个维度与元认知显著相关,而只有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与注意力显著负相关;(3)在流动儿童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部分中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元认知的影响,效应量为30%。  相似文献   
93.
采用问卷法对1101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同时考察认同整合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学校性质、转学次数之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认同整合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社会疏离感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认同整合的中介作用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调节,相对于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流动儿童,中介作用对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流动儿童更显著。因此,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城市适应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乡土的景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乡村生活、生产功能的需求,乡土景观现代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探讨受到城市化进程影响、物质空间变化的城郊乡村所面临的乡村产业失活、传统文化没落和景观风貌混杂的困境,提出产业、文化、景观三者在城郊乡村的发展与规划中的联系,构建“产、文、景”融合的上海城郊乡村景观更新策略,并以上海城郊月狮村景观改造实践为例,对“产、文、景”融合的景观设计策略进行应用,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5.
赵诣博 《美与时代》2024,(1):112-114
城市品牌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而文化是城市品牌的轴心所在。城市品牌建设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吸引游客、招商引资,强化社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梳理浦江稻作文化、诗书画文化、治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并提出相应的品牌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浦江城市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96.
李燕芳  刘丽君  吕莹  骆方  王耘 《心理学报》2015,47(7):914-927
以北京市40所幼儿园的336个班级的3430名儿童为被试, 构建多层线性模型, 分析亲子关系、班级师幼关系氛围对学龄前城市和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发现亲子冲突和班级师幼冲突氛围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向问题行为; 班级师幼亲密和冲突氛围对城市儿童内向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相比流动儿童更大; 班级师幼冲突氛围对亲子冲突高的流动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降低, 高亲子亲密缓解了班级师幼冲突氛围对流动儿童内向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
采用问卷法,选取755名初中生(其中流动儿童562名)作为被试,对未来取向及其与学业卷入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未来取向与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城市儿童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领域未来目标显著较少,未来职业目标较多;未来计划得分显著较低;未来评价方面,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具有较少的内部归因,乐观性也较弱;(2)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未来取向主要表现出了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受教育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年级,而未来职业内部归因显著低于初二年级;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则表现出了性别差异,男生在各领域上的外部归因和乐观性均显著高于女生;(3)教育计划和乐观性对流动儿童的行为卷入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育的外部归因和未来的职业计划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流动儿童的未来受教育计划、教育目标和乐观性以及职业的内部归因对其心理卷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8.
阶层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普遍预期,向上流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近期研究也表明,向上流动还可能损害个体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使人们低估和容忍社会不平等,并反对再分配。地位认同、贫富归因倾向以及系统公正信念能够解释向上流动的双刃剑效应。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清向上流动感知的具体表现,深入考察向上流动影响的心理机制,探索促进阶层流动积极效应发挥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9.
21世纪是人类步入的一个崭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强烈的冲击,化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凸现,各地域化之间,各民族化之间的交流、对话、相融甚至撞击、竞争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现代化对传统化,强势化对弱势化的倾泄、排挤和侵蚀。今天,在化全球化的巨风向我们席卷而来的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化之源、化之母——民族民间化得以生存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0.
地域传统文化与疾病防控的关系密切,地域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地方的疾病防控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有时还会阻碍疾病防控的进一步实施.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已蔓延到了非常严峻的时期,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迫在眉睫,眼下首先应学习先进文化,急待转变和更新观念,消除地域传统文化摩擦;其次,高度重视教育,提高其人口素质,消除传统文化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