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与追求,是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和任务,具体到我们中部地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地处祖国内陆腹地的中部六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崛起"的政策内涵和战略意义不仅仅强调板块发展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32.
城市社区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公交站台的设计是城市品位的直接体现。对公交站台设计和地域文化进行研究,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城市元素和精神内涵,将公交站台设计与城市环境相结合,使之成为适应当代人民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并能够展现城市面貌,反映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33.
采用社会善念范式,探究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移情训练对流动儿童社会善念水平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2)移情训练活动可以提升流动儿童的社会善念水平。本研究扩展了社会善念的研究领域,为促进流动儿童社会互动技能和亲社会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34.
当代英国著名犹太哲学家鲍曼以其敏锐的目光来审视流动现代性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把当代社会的突出症候概括为全球化下的资本飘逸、个体化下脆弱的人际纽带以及消费主义条件下自我价值实现的幻化.鲍曼运用历史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组合优势,以图重建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即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具体包括为他者负责的伦理观、公共领域的政治观和自我身份认同的文化观等三部分,这是鲍曼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困境所实现的一次理论建构.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准确把握当代人的发展困境以及探索走出困境的方法,同时也为审度当代人的生存样态提供一种他者维度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235.
任何文化,其创生和流变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三维空间中进行的。本文将简要论述先秦地域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所依附的地理环景、根植的经济土壤以及所依托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36.
近几年,我国的油画风景创作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已经逐渐从模仿西方的创作模式中脱离出来,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油画文化。并且,在油画风景创作的过程中,油画创作的风格也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油画艺术行业中的新现象。因此,主要分析我国油画风景创作的现状、地域特色文化与油画风景创作之间的关系,探究在油画风景创作中融入地域元素的意义,以期提高我国油画创作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37.
释圣玄 《法音》2012,(9):6-15
引言由于对佛陀教义阐释的不同,以及各个地域文化、语言的歧异等因素,在佛灭后约一百年,佛教内部发生严重的分裂,因而形成二大系:上座部系及大众部系。上座部(Sthaviravqda)较为保守,侧重传统及事实,因此主张严守固有的戒律,极力维护原始佛教的理想人格——"罗汉"的神圣地位;反之,大众部(Mahqsqxghika),则较为开放,因为注重理想,故行为进取,但不拘小节。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让佛教走上分道扬镳的不归路,这就是部派  相似文献   
238.
10世纪以降,随着佛教世俗化的日渐深入,佛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亦尤为注意与各地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由此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化”日渐深入。明中期以后,随着九华山佛教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各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九华”,多与九华山佛教有关,其多位于今江淮分水岭以南的皖南、苏南及浙江等地。各地信众以大、小九华为坐标,通过当时较为成熟的交通网络进行联接,由此形成不同层级的九华佛教文化体系。这一佛教文化体系以九华山佛教地藏信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化”倾向,是10世纪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佛教发展“地域化”不断强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39.
伊尹的形象,是儒家学派在阐述自己政治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增益附加,从而逐渐丰满起来的。从儒家文化圈的范围看,伊尹应生活在宋、卫一带,透过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及其佐商灭夏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伊尹为什么要"耕于有莘"、"有莘之野"位于何处、伊尹在何地佐商灭夏等地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40.
萧公信仰肇迹于江西新淦大洋洲,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历史上萧公信仰的形成与新淦的自然环境、萧氏宗族密切相关。明代萧公神在与国家、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中获得两次国家加封赐号,使自身演变为国家正统神灵。伴随着萧公神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萧公信仰开始对外传播,地域扩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最终萧公神成为民众广泛奉祀于江河湖泊的一位水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