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篇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维先达腊》是中国西双版纳地区、泰国北部、老挝,缅甸景栋、勐永,即“四国五地”南传佛教区域的代表性经典;因其文学色彩浓厚,结合了各地特色,在“四国五地”广泛流行,既衍生出基于同一故事框架不同版本的《维先达腊》系列,又形成了基于该文本每年“赕经节”期间“四国五地”宗教交流会,及跨区域的文化传播、传承和公益实践。受疫情影响,交流会自2020年后转为线上,通过比较:线下的特征在于,因僧人间的互动,以及僧人的游走而产生了跨区域的文化交流和互补,但信众间的交流却仅限主办方所在区域;相比之下,线上形式中僧人间的互动减少,但“四国五地”在线参与互动的增加,则从侧面促进了“四国五地”之间更为多元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1、什么是观想念佛观想西方弥陀净土的庄严美妙以及佛的形相和功德成就,叫做观想念佛。观想念佛是单纯观想西方净土诸相,不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实相,亦即不必去作哲理性的探索。因此,比起实相念佛来,是低一个层次的念佛方法。观想的内容,世亲《往生论》举二十九种,称二十九观,前面已经介绍过。《观无量寿经》举十六种,称十六观,即: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树观想、八功德水想观(宝池观)、总想观(宝楼观)、花座想观、像想观、佛身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普观、杂想观、上辈观、中辈观、下辈观。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年仅25岁的德国乡村医生沃纳·福斯曼来说,这绝对是一次不可理喻的疯狂之举。这天下午,坐在安静的工作间里,这个刚刚成为助理医师的年轻人准备在自己的身体上做实验,去实现心中那个梦寐以求的理想。实验开始了。福斯曼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身体无限放松。接着,他刺破自己左臂肘部的静脉,将一根由  相似文献   
14.
诗意地栖居——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这句诗因海德格尔的阐发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对于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来说,诗意栖居的渴望是无法泯灭的。诗意栖居体现着生活的终极意义,也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精神内在要求。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精英群体。坚守神圣使命的压力和生之多艰的困扰常令他们在追求现实人生的同时又渴望拥有艺术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伦理”话语及其传统是“活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其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伦理”话语及其传统的核心范式在于“伦理地思考”,在考察“伦理”话语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中,必然走向“伦理地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其要义包含了三维结构:从“实体性”出发的“伦”意识,“在一起”的“理”智慧,以及居“伦”由“理”的伦理情怀。值此之故,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从“伦”出发而辩证复归于“伦理实体”的精神之旅,成为弥合“分裂的世界”的重要精神力量,以“伦理”为标识区别于其他现代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从场景理论与老旧社区适老化建设的基本概述和关联性原则入手,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平安路社区第三网格居民生活空间为例,探索老旧社区适老化设计策略,提出场景理论下的戏剧性与真实性策略,以期基于此,重新审视老旧社区规划,重塑空间符号,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适老化的社区公共精神与社区文化精神,真正提升老旧社区活力。  相似文献   
17.
敦煌写本S.6388是《胜鬘经》的汉文注释书,至今未被《大正藏》和《卍续藏》收录。S.6388中使用了地论宗的判教理论及《十地经论》的术语,藤枝晃认为S.6388成书于北魏延昌四年(515)至净影寺慧远(523-592)的《胜鬘经义记》成立之间的某一时间。“种性”这一术语在S.6388中被明确使用,其作者利用菩萨阶位说解释种性,算是对《地持经》的种性说的再解释。但与强调菩萨种性的《地持经》不同的是,S.6388并未限定在菩萨种性的范围之内。S.6388的作者还表示,如来藏是有为法,其体真实不变,但其用有为可变。这种解释与作为初期地论师的法上(495-580)的学说非常相似。虽说都利用了体用学说,但S.6388的作者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比较疏远。  相似文献   
18.
张梦  方芳  符蓉 《美与时代》2021,(2):48-49
针对海南美丽乡村导视设计存在特色不鲜明、同质化严重、符号堆砌、杂乱等问题,基于在地性设计的角度,文章分别从人、地、文、产、景五大路径探讨海南美丽乡村在地性导视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6):120-126
推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把握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基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察,有的学者认为中央和地方呈现此消彼长、相互竞争的状态,而有的学者认为两者间是向下授权、相互分工的关系。那么,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演化,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目前呈现怎样的状态?本文以财政改革为考察对象,认为中央和地方未必是对同一种权力或资源的争夺或者分享,它们可在不同维度各自集权:从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的支配来看,中央政府变得更加集权,中央部门对下级政府的财力干预变强;从地方收入角度来看,地方财政部门日益崛起,地方政府能够统揽和支配原先分散于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换句话说,目前中央和地方呈现出双重集权的状态,这产生了多重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薯香常漫     
何天朵 《天风》2017,(9):48-48
很晚了,我才和母亲、孩子从外面回来。我们走过乡间那条小路的时候,月亮正从梧桐树的树梢后升起来,路很暗,一辆车也没有,路两旁玉米地里的玉米因而显得更加高大茂密。一直沉默着的母亲忽然说:“你还记得吧?你小时候,我们家外的坡上,也种着很多玉米和红薯,你最喜欢吃红薯……”我怎么会不记得呢?想起小时候,大雪压住红尘的冬日,我一放学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