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形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缇  黄希庭 《应用心理学》2005,11(2):133-137
产品包装是现代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消费与广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品包装的形状、尺寸和体积大小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判断、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本文就影响产品体积知觉的高径比效应(elongation),从其概念、形状消费错觉与形重错觉的关系、实际消费中的体积知觉效应,以及注意对形状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72.
7岁儿童语言表达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志军  陈会昌 《心理科学》2005,28(5):1126-1130
通过对64名7岁北京市儿童的实验室观察来了解他们气质特点和语言表达发展状况,并对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方式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的严格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语言表达发展有密切联系;儿童的气质与其语言表达发展的关系在个别维度上显著;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对语言表达水平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73.
汪新建  吕小康 《心理科学》2005,28(4):998-1001
本文视时尚消费为一种文化现象,并在麦克莱肯的意义转移模型基础上提出意义互动模式,强调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和时尚消费的创造性功能,指出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解构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作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消费就这样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意义表达和自我建构的工具。  相似文献   
74.
黄立营 《学海》2004,(3):177-180
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社会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实现人的自主、自觉与自由 ,表现了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现代社会应不断提高人的主体地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5.
720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俞瑞康 《心理科学》2004,27(2):413-416
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实证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经由一个理慰朦胧——困惑疑为——现实提升的过程。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度数分布中间大,两头小。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与学习成效自评交互影响。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教育训练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76.
从小农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化生产的视角对农村孝道嬗变的历时性考察,可以看出农村孝道嬗变的内在逻辑,伴随着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社会化生产,老人的经验、技术和价值取向的现实效用不断下降,逐渐丧失了其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导作用,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从主导转向依附。加之政治运动、市场经济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最终导致作为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准则之一的孝道不断被淡漠。  相似文献   
77.
现代性在将自我推至无以复加程度的同时,也对自我作了片面化处理,自我成为了不依赖自然、社会和他者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进而丧失了外在的禁忌,成为自我占有、欲望至上的存在者。在无限的消费和无尽的欲望的满足过程中,自我所获得的只是一种暂时的、粗鄙的、狭隘的满足。被欲望驱使的现代人应该实现欲望的合理化,激发神圣感,提高自身的生存境界,以便在资本逻辑推动下的骚动不安的世界中寻求心灵上的宁静和思绪上的久远。  相似文献   
78.
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具有众多思想来源,其中对其影响最深刻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早期的异化理论。弗罗姆人本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的基本特点是:从所谓"综合"的折衷主义立场出发,试图消除"权威主义宗教"的传统弊端,建立理想化的"人本主义宗教",以帮助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满足现代人在宗教方面的精神需要。其历史贡献在于:克服了弗洛伊德宗教心理观的明显缺陷;使得宗教领域的理性启蒙思想得到弘扬;在宗教类型的具体分析中显示出辩证性。其历史局限表现在:没有摆脱"泛神论"思想的传统束缚;宗教改良的思路带有"乌托邦"色彩;对宗教本质的理解不符合马克思原意。  相似文献   
79.
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是中韩两国伦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2011年4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承办,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后援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  相似文献   
80.
对文科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科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在年级间存在差异,大一阶段均数高于其他各年级,到大二阶段程度在不断降低,大三阶段逐渐回升,大四阶段又开始降低;自我同一性地位的性别差异研究显示,大一、大三女生自我同一性总体上高于男生;大二、大四男女生的三项指标均数差异不显著;从自我同一性地位频数分布数据上看,A-F地位与D-M地位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