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咱河土家族村丧礼仪式中的"佛教道士",可看作研究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巫觋崇拜的典型代表与具体实例.论文从"佛教道士”存在的地域空间与现实处境出发,详细记述了他们在"生死过渡”中的仪式过程,并还原其作为"后世之灵魂向导”的身份属性.全文运用人类学仪式研究的"分隔-边缘(阈限)-聚合”,即"阈限前-阈限-阈限后”之广泛结构的三个阶段对"佛教道士”的运作内容进行了阶段性与层级性的文化解释,认为"佛教道士”是死生人群找寻各自存在轨迹的向导人,同时也是"生死过渡”仪式的发明者、命令者、规范者与传承者.最后认为"佛教道士”的"过渡礼仪”与现代社会的"旅游仪式”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而两者转化的关键在于"再造”.  相似文献   
102.
江苏如皋是江淮平原上的一个县级市,建于唐前的灵威观,就在这座古城北厢的内外城河间,千百年来,它的赈医、赈药、赈粥、赈衣、赈产、赈学、赈棺、赈冢,名响苏北大地。至今如皋人一提到某种善举,还用上这样一句地方歇后语:“灵威观放粥——做好事不要钱!”可见它在人民心目中一直保留着美好的印象。 赈医、赈药历史悠久。据志书等记载,汉代如皋就有道士乐子长游霍山,遇仙人韩衷,授以巨胜飞灵散,令服之,曰:“蛇服此药化为神龙,  相似文献   
103.
《中国道教》2001,(1):18-18
为进一步加强对道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依法对道教活动加强管理 ,积极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贯彻落实中国道协“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精神 ,甘肃省道协于 2 0 0 0年 1 0月 2 3日至 30日 ,举办了全省第九期道士培训班。此期培训班学员 2 6人 ,主要是全省 1 4个地、州、市道协和道观负责人、道长。培训班采取授课、座谈、交流、参观的形式 ,通过座谈学习 ,并参访天水、平凉、西安等地著名道观 ,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的自觉性。大家进一步认识到 :宗教管理水平要提高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逐…  相似文献   
104.
值殿好处多     
七月中旬,我们开始值殿了。这天八点一到,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我所值的殿堂——“元辰殿”(又名甲子殿)。“元辰殿”的中央端坐的是“斗姥天尊”,两边是护法二神,六十位元辰依次排列整个殿堂。这时,我好象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望着殿中这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神像,每位神都有他独特的风韵,既庄严又慈善。我虔诚地礼拜了“斗姥天尊”。好象“斗姥天尊”在鼓励我说:一个人只要有恒心,长生久视是会实现的。是的,只要有恒心,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是会达到的。正当我想得入神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5.
洛阳是隋、唐两朝的东都,也是两朝道教文化的中心之一。隋文帝虽雅信佛法,然于道教也十分重视。如为道士吕师立清虚观、为孙昂立清都观、为孟静立至德观、为焦子顺立五通观等,皆旌其神异之故。隋炀帝并信佛道,为晋王时即从隐士徐则受道法,又召道士王远知(510—635)相见。然炀帝多忌恶,故大业元年(605)特于新建成的东都城中置“道术坊”,凡五行、占候、卜筮、医药者皆追集东都,遣使检查,不许任意出入。道术坊的位置,当在今洛河南岸白碛村附近。著名道士王远知出身官僚家庭。  相似文献   
106.
姜国 《中国道教》2004,(5):54-55
黑龙江省巴彦县骆驼砬子山顶有一座玉皇庙。这天,庙门一开,从中走出来一位四十多岁,肩挎青布兜子,身着灰布大褂,脚穿布底黑鞋的道士,他叫赵春霖。赵春霖,又名赵老道,1889年生于巴彦县张家店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读过四年私塾,后因家穷,中途辍学。为养家口到地主家扛活,一干就是十余年。在其长时期的雇工生活中饱受辛酸,倍遭欺凌,因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遂产生了“脱离红尘”的念头。31岁时,愤然离家,来到骆驼砬子山玉皇庙,当上了道士。赵春霖加入道教后,他心不旁鹜,目不邪视,一心读经,修身养性。然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  相似文献   
107.
作为宋代收录民间志怪故事最多的小说合集,《夷坚志》在一定程度上真切地反映出了道士群体在南宋人心目中的形象,体现出了道士群体在当时扮演的社会角色.通过对《夷坚志》中有关道士的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有关其它宗教人士的故事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其典型的“专业、可靠”的职业形象.这种形象的出现,与道士群体在当时的宗教市场上所面对的多元竞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道教协会的指导下,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恢复了传统的授箓制度,对海内外正一派道十举行了数次授箓活动.为进一步开展好教务工作,解决授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道教教制建设,提高正一派道十素质,中国道教协会于5月18日在江西鹰潭市花园国际酒店召开了"道教正一派授箓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9.
道教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继承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发展先秦时期女性崇拜 (女神崇拜和女仙崇拜 )的基础上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女仙崇拜。中国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集传 ,是唐末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本文拟就通过展现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姿的女仙世界 ,来探析道教女仙崇拜的若干特点。一杜光庭 (85 0— 933) ,字宾圣 ,号东瀛子 ,处州缙云 (今属浙江 )人。唐懿宗咸通 (86 0— 873)年间 ,应九经举落第 ,遂入天台山 ,师从陶弘景弟子应夷节学道 ,颇具声名 ,从唐僖宗朝至五代前蜀王建执政时期 ,杜光…  相似文献   
110.
何绵山 《中国道教》2002,17(5):20-22
道教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据有关文献记载 ,早在唐代中叶就有道士进入台湾。传入台湾的道教以正一道为多。由于正一道主要以符科仪为主 ,所以台湾道士重醮仪 ,以持戒清修的全真道士罕见。台湾正一道士又分红头师公和乌头师公两种。红头师公着红道冠用红布包头 ,以掌加持祈祷为主 ,主要度生 ,下有三奶派、金天派等。乌头师公着黑道袍用黑布包头 ,以掌握葬祭为主 ,度生也度死 ,下有瑜珈派、灵宝派、老君派、天师派等。乌头师公与红头师公相比较 ,“乌头师公较重视整套的仪式 ,不论科仪、唱腔、动作、服饰、音乐等极为注重与讲究 ,而红头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