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去年初,应台湾顺天圣母(陈靖姑)协会的邀请,我参加“陈靖姑民间信仰文化考察团”在台湾本岛进行短期交流访问。所到之处,掌声与爆竹声共鸣,母语与方言相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两岸人同根、神同源的骨肉亲情:深深地感受到陈靖姑民间信仰在台湾城乡的巨大魅力。台湾不大,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岛;时间不长,我们所作的考察近似走马观花,蜻蜒点水。但是,所见所闻所悟,却使我们对陈靖姑民间信仰在台湾的影响感同身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82.
2000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十时正,在余山圣母大殿前举行新铸余山圣母像祝福典礼。典礼由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主持。参礼者有上海教区的两位副主教邢文之神父与艾祖章神父,负责恢复工作的上海教区李俊忠神父,余山本堂吴建林神父,余山修院的全体神父、修土以及部分教友约300人左右。该尊圣母像真可谓“失而复得”。原来余山山顶圣母大殿在1936年建造竣工时,堂顶的铜制圣母像亦同时铸就安置。一直以来,中国江南教友,尤其是上海教友十分热爱亲山圣母,而宗山圣母对上海教发的眷顾,多使朝圣者感恩无比。自196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3.
圣母升天     
圣母升天的情况,在圣经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圣教会却一直断定圣母确实升了天。教宗碧岳十二世在1950年宣布为信德道理。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和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主要是因为自古至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教会,也不论教父或圣师们都一口同音地深信圣母灵魂肉身一齐升了天,所以圣教会庄严宣布:  相似文献   
184.
武周时期流行起来的善跏趺坐弥勒大像,其肇始当为垂拱四年(688)于洛阳天堂营建的夹纻大像。天堂由武则天的宠臣薛怀义督造,天堂内供奉的大佛,从武则天"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以及洛阳龙门石窟及周边同期流行的造像题材推断,当为倚坐弥勒大像。天堂大像造成之后,有力推动了洛阳、长安乃至各州郡雕造弥勒大像的风气。唐朝朝野雕造弥勒大佛的背后,是武则天以谶纬符应为特点的治世理念和皇权意志,弥勒造像遗存的分布表明,洛阳是弥勒法像样式的发布地,弥勒大佛样体现了武周时期独特的政治、宗教景观。  相似文献   
185.
大昭胜境     
大昭寺做为藏地第一座佛寺而深得藏胞的敬仰,大昭寺更因为供奉着释尊金像而成为藏胞们心中向往的圣地。人们说,到了西藏不着金佛等于白跑一趟。所以,来到西藏,我首先去的是大昭寺。由于大昭寺是尺尊公主出钱所建,寺门便朝西面向尼泊尔,供奉她带来的释等八岁等身像。寺北不远有个小昭寺,由文成公主兴建,所以守门朝向东上大唐,供奉她带来的释尊十二岁等身像。据说释尊驻世时,曾塑三尊等身像,分别为八、十二、三十岁时的形貌。二十岁那尊像早年沉入印度洋,另二尊现存西藏。因释尊曾预言十二岁像将在中国得到供奉,并亲自为塑像开光…  相似文献   
186.
张华 《中国宗教》2023,(1):72-73
<正>随着《维摩诘经》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维摩诘居士的形象也成为魏晋至唐宋时期佛教造像的重要题材。从菩萨造像形制到清谈名士模样的转变,再到秀骨清像与丰颊硕体的轮替,维摩诘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佛教美术中国化发展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7.
大家都知道我们领受洗礼时,就领受了三重使命,即:先知、司祭、君王。这三重使命需要我们在生命中完全实践出来,在实践三重使命中,圣母玛利亚是最好的典范。因此,  相似文献   
188.
天妃,或称“天后”,俗称“天后娘娘”,又称“天母”、“天上圣母”,而福建、台湾则称“妈祖”。 妈祖屡显神通,拯救海难,故民间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更因其神通广大,“德被于民”,“功及于国”,深受沿海民众信仰,江海码头普建“天后宫”供奉,朝野多加祭祀,香火历千年而不衰,仅台湾一地,“天后宫”有五百十座之多,至今海内外信众超过一亿人,妈祖信仰遂成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9.
孔庙孔像考     
《孔子研究》2011,(4):103-112
孔庙设像,初时为绘画形态。塑像出现后,其座向、服制又有争论和演变。宋人开始对像祭的合理性及设祭安排提出疑问,苏轼以“匍匐就食”为讥,程颐说“若多一茎须便是别人”。在解决方案上,朱熹主张仿古人设席模样塑像坐于地,明人则将祭品设于高案之上以对应高塑的孔像。在尝试破解祭或他人的难题时,明人最终走向了革命。明代毁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0.
自16世纪意大利画家巴尔巴里创作了最早的静物画《静物:鹧鸪与铁臂铠》开始,静物油画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绘画样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以“静物在绘画中被艺术家赋予了鲜活生命力”的特征,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艺术家继承和发扬。通过论述静物油画的历史和静物油画中物象与心像的关系,重点阐释在静物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绘画对象、绘画技法及绘画理念的探索和思考,强调物象与心像观念在静物油画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