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行气“六气”说于隋唐之际定型,此后传承络绎,至今仍在道教、医学、体育等领域发挥着作用。然而,此“六气”说并非自始定型的体系,隋唐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文即上溯至春秋战国,下探至隋,基于道、释、医等诸家文献,从气的构成、功能、目的、实践方式、思想交流互动等几个方面对行气“六气”说进行考察,探索其源流迁变。  相似文献   
32.
片石滴水     
《佛教文化》1994,(1):19-19
渡口赎鱼放生(外一首) 苏渊雷穷鳞渴望西江水,贷粟庄周命与俱。偶效香山聊赎放,不须辛苦觅明珠。  相似文献   
33.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译不下三十余种。净土思想,早已发生。东晋时代道安(312-385)的弟子慧远(334-416)在江西庐山,与刘遗民、周续之等123人,在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结社念佛,共期往生西方。东魏昙鸾(476-542)修习净土法门,昼夜专诵《观无量寿经》,并作《往生论注》二卷,阐明净土教义,奠定了后世净土宗的基础。念佛一法,普摄群机,全收利钝。古德称念佛法门:“城径中之径路,方便中之方便,圆顿中最极圆顿。”明代蕅益大师赞扬《大乘无量寿经》说:“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印光大师亦说:“九界众生离此法。  相似文献   
34.
龚隽 《中国哲学史》2011,(2):71-83,109
一、唐宋《圆觉经》的解经史 《圆觉经》,全名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据称为唐佛陀多罗(觉救)所译。最早记录它的目录——《开元释教录》就已经对该经译出时间不究其详,《开元释教录》卷九中说“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不过,《释教录》并没有因此怀疑此经,反而肯定其思想的意义:“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  相似文献   
35.
“四种三昧”是智频开创的天台止观实践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禅观理论。其中前两种三昧从修持上可说是一种“念佛三昧”。在智颧禅学思想代表作《摩诃止观》中,其“念佛三昧”都以法界、中道实相为系缘,体现了“实相念佛”的理论特色;其中智觊对自力与他力关系的看法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6.
智频大师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而且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他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圆顿止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三个部分,总括起来,便是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境行果”。天台宗就是依靠这套理论创立的。他的佛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以往各期“通联片羽”往往以很零碎的形式刊登多位读者朋友的来信,这种形式能够尽量多地反映读者的具体意见和想法,当然值得继续保持。但是,因为较多地接触读者来函,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读者所关心的问题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比较大而复杂甚至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的疑惑,比如佛教与气功等热点、与道教基督教等其它宗教关系,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是我们今天经济体制大转型、各种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直接反映。本栏目有责任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这些困惑与想法的园地,所刊长文与其它栏目相比更多地带有个人请教的色彩,不代表编者意见,以期促进读者朋友之间加强沟通,解惑答疑(可直接给本栏目主持来信)。  相似文献   
38.
禅定漫谈(二) 禅定名相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 《佛教文化》1994,(2):10-13
谈起佛家禅定,有人就会问:什么叫禅定?它在佛法修证中占有什么地位、有那些种类。  相似文献   
39.
吴明 《佛教文化》1994,(6):16-19
《释禅波罗密多次第法门》卷五云: “明证未到地相[者]:由此欲界定,复身心泯然,虚豁,失於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如虚空,此是未到地定,所言未到地者,此地能生初禅故,即是初禅方便定,亦名未来禅,亦名忽然湛心。证此定时,不无浅深之相,今不具明。复次此等定中,或有邪伪,行者应证,其相非一。[今]略出二事[以说明之]:一定心过明,二者过暗,并是邪定。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