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传统哲学是在经典的诠释中发展的,<周易>诠释学的转变直接促成了北宋理学的发生发展.中国古代的经典诠释学的结构可以分为经典的诠释对象、经典诠释的主体和经典诠释三方面,而经典的诠释又可以分析为诠释模式、诠释内涵和诠释风格.对于北朱理学的易学诠释来说,其话语系统是重视义理,其内在理路是坚持"体用一源"的本体与现象的圆融,同时又开出独具特色的修养论与功夫论,其诠释内涵则坚持天道性命的贯通,而赋予本体以价值意义.北宋理学家正是由易学诠释学,从玄学中转出来,而能与佛、道抗衡.理学家对<周易>的解释也解决了会通<孟子>与<中庸>、<易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智顗“三谛圆融”的学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谛圆融,是天台宗实相论的根本原理。本文追溯了南北朝的二谛义之争,从中抽绎三谛思想的理论源起,论证法华圆教里的三谛就是二谛,揭示三谛圆融的实质就是“圆融相即”,说明智顗的实相论调和了“言教”和“境理”的矛盾,达到了本体论与真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3.
本文试图通过对华严宗初祖杜顺与五台山关系的分析,揭示中古东亚佛教宗派建构史上的一种模式:圣境与圣僧———指那些被视为菩萨化现的高僧———的双重交互确认。杜顺在中唐以后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并于宋初被尊奉为华严宗初祖。本文首先考证了杜顺乃文殊化现这则传说的来源及其形成时间,进而追问这则传说产生的思想史背景,并得出以下结论:五台山在南北朝末期成为佛教圣山,并在唐高宗至代宗时代确立了其文殊菩萨道场的神圣地位,密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华严宗人希望借助五台山来抬高自身的地位。以澄观为代表的华严宗人凭借《华严经》之于五台山文殊道场的经证渊源,提高了文殊在华严义学体系中原本并不突出的地位,创立了文殊与普贤并重的三圣圆融观。同时,他们通过僧传等文字,编纂了早期华严传习者与五台山的历史渊源,其中的代表就是杜顺乃文殊化身的传说。于是,杜顺通过五台山获得了神圣地位,而五台山则通过杜顺被确立为华严宗的圣山。五台山文殊信仰与华严宗构建起了稳固的相互关联,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4.
吴学国、金鑫先生认为,禅宗的“即事而真”“理事圆融”“一切现成”等观念,是在如来藏佛学与华夏自然思维的影响下,通过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而形成的,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本文则认为,禅宗的上述观念皆有般若经论依据,“即事而真”源于《般若经》“一切法皆即真如、法界、法性”的原有说法;“理事圆融”是对般若经“唯有诸法,互相滋润,互相增长,互相圆满”的合理解读;“一切现成”系对《般若经》“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的准确阐释.禅宗尽管对般若思想进行了中国化表述,但并未背离其根本旨趣.吴、金两位先生不但误读了禅宗与般若,也误读了华夏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45.
《法音》2014,(7)
正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17日下午应邀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修身与修心》学术报告。学诚法师在作报告时说,现代人非常忙碌,内心无所归宿,漂泊不定。人们被各种不良信息所污染,被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所控制,内心的智慧、活力被忽视,身心出现了各种病态,需要良药  相似文献   
46.
学诚 《法音》2014,(6):8-9
正佛教思想以其对世界规律的智慧和深刻洞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以慈悲和平的精神倡导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在当前形势下,佛教思想对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宗教极端主义是极端主义盗用宗教旗号,对宗教教义进行歪曲和偏激的阐释,用绝对化的观点煽动宗教狂热,制造教派之间、宗教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但由于它以宗教形式和宗教语言来包装,对一些普  相似文献   
47.
中国的华严思想分为五台山和终南山两系。五台山系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终南山系是一种极端特殊的华严思想。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是信仰文殊的中国民众扶持的华严思想。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净土宗成立的基础。而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却是空谈理论,忽视实践、民众,为唐王朝统治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48.
牟云环 《美与时代》2014,(3):112-112
盛唐时期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顶峰,退去了宗教的神秘面纱转化成为民族化、世俗化的风格,原本庄严的神像以最美的姿态走向了世俗人间,佛教造像所体现的宗教性,社会性,艺术性完美的融合到一体,展现出属于盛唐的圆融之美。  相似文献   
49.
幸福感是文化定位的,因此幸福感的研究必须本土化.佛教是影响中国人最重要的三种文化传统之一,正确理解佛教独特的对于幸福感的理解也能够进一步推动幸福感研究的本土化进程.笔者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梳理,重点阐述了佛教对幸福的认识是“苦乐圆融”.佛教“苦乐圆融观”主要从“苦受”和“乐受”两方面入手,其核心是“苦受”,关键在“圆融”.最后,通过与西方幸福感研究的比较,加深对佛教“苦乐圆融观”的理解.佛教幸福感的研究作为一个新思路,不但丰富了幸福感的研究,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佛教文化》2011,(3):8-9
当今的世界,仍然充满了各种矛盾冲突,战争的硝烟仍然弥漫在地球上空。贫与富、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仍然在加剧。冲突和战争的根源,除经济因素之外,公认为在于政治、宗教、文化的冲突。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也十分严重。经济增长、意义丧失,被认为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价值失范、道德沦丧、人情冷漠,心理和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