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鼻腔结构在与鼻腔物理力学环境发生交互关系时,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调整自身结构和形状,即所谓鼻腔结构与功能自适应性.鼻腔结构与功能自适应生物力学模型模拟鼻腔结构异常产生功能障碍所继发的上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为鼻科某些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量化分析,为鼻内窥镜手术在恢复重建鼻腔结构功能方面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选取具有概率知识的大学生(专家)和没有概率知识的大学生(新手)为被试,进行贝叶斯推理中的概率估计,探讨知识图式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概率知识背景的大学生比没有概率知识背景的大学生概率估计的准确性更高,反应时更长,说明知识图式影响概率信息的搜索和判断。  相似文献   
73.
赵冬梅  莫雷 《心理学报》2007,39(2):225-234
探讨回指距离、干扰词的精细描述、干扰词的典型性 对回指推理(先行词通达)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被试是华南师范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164名。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一定篇数(如,实验1a每个被试阅读15篇)的文章,对不同条件的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实验1探讨干扰词精细描述类型(精细描述高和精细描述低)对回指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的精细描述并非是影响回指推理的主要因素。实验2探讨干扰词和先行词的典型性类型的相对变化对回指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典型干扰在不同回指距离条件下都会对回指推理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在影响回指推理的干扰典型性和干扰精细描述的二个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干扰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74.
5~6岁儿童传递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在控制儿童记忆容量影响的前提下,考察了5~6岁儿童在长度传递推理和重量传递推理能力上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5~6岁是儿童传递推理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大概6岁左右,大多数儿童已经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传递推理。(2)此年龄儿童在长度传递推理和重量传递推理能力上不具有显著差异。(3)条件排列的一致与不一致对于被试的推理成绩并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5.
采用贝叶斯推理问题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被试推理过程中的理由叙述,探讨被试贝叶斯推理所使用的启发式策略,从认知偏向的角度分析该问题的困难原因.结果发现:(1)在贝叶斯推理过程中,对"击中率"命题的"换位表征"错误和锚定"基础比率"信息导致了"锚定参照错误"偏向,从而表现出对贝叶斯推理成绩显著的高估或低估;(2)"锚定参照错误"偏向程度和锚定参照目标受任务情境的影响;(3)解决良构的问题和非良构的问题时,"换位表征"的现象都有可能发生,而且表现得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76.
知识与发散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抽取小学四年级到高三397名学生,采用言语和图形任务探讨知识经验对发散思维的影响.以及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的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知识经验与发散思维呈现倒U型变化关系;研究只在言语任务条件下发现小学四年级创造力低谷;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警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言语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曲线上升的趋势,而在图形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呈现随年级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类任务条件下都发现发散思维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不同任务条件下性别差异存在维度上差异性;女生在发散思维某些方面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77.
“亚决定性”是知识论和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这个概念的一种阐释是把它对应于可靠探索的不可能性。就是说,在一个(经验)问题中,给定一些公设和一些供选择的理论或假说,如果逻辑上不可能找到一种理论选择的方法能满足一定的可靠或成功标准,那么相对于这个标准就存在亚决定性。从这个观点看,亚决定性总是相对于一个问题设定,尤其是公设和成功标准而言的。本文从这个角度对近来的统计因果推理研究作一番梳理。首先,基于数理统计中的一致性概念,我会讨论和分析一系列可应用于因果推理的成功标准。对每一个标准,我会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条件来刻画它对应的亚决定性。然后我对文献里一部分重要的结果作一个综述,以澄清什么样的公设可以消除什么样的亚决定性。  相似文献   
78.
类别不确定下的特征推理是基于类别还是基于特征联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  陈琳 《心理学报》2009,41(2):103-113
共有3个实验探讨归类不确定情况下的特征推理是基于类别进行还是基于特征联结进行。实验1在中文条件下重复了Verde等人2005的实验,得出了与之相符的结果,这个结果用基于类别的理性模型的设想或者是用基于特征联结的设想都可以解释。实验2考察被试在靶类别的类别特征频次并且特征结合出现频次高低不同的条件下特征推理的情况,实验2的结果表明,高集中与低集中两种条件下特征推理没有显著差异,不符合特征推理是基于类别进行的设想,而与特征推理是基于特征联结进行的设想吻合。实验3进一步考察被试在特征结合出现的总频次并且靶类别中特征结合出现的总频次高低不同的条件下特征推理的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结合条件下进行特征推理要优于在低结合条件,支持了在归类不确定情况下的特征推理是基于特征联结进行的设想。据此可以认为,人们的特征推理是基于特征之间联结的频次进行,而不是基于类别进行  相似文献   
79.
文本阅读中,读者往往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期推理。预期推理有两种倾向,要么是倾向于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进行的现实预期,要么是倾向于根据主观个人意愿进行的意愿预期。两个实验探讨了文本阅读中读者产生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的激活强度。结果发现,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都可以在阅读中即时产生,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把读者分为"情感导向型"和"非情感导向型",发现"情感导向型"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而"非情感导向型"的读者则不是。  相似文献   
80.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运用"提示访谈法"对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优秀辩手达到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多数非辩手处在直接反驳推理水平。优秀辩手不论在功能性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上,还是在理由领域广度上都显著优于普通大学生。在反驳式推理过程中,优秀辩手的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非辩手。研究表明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显著优于非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