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朱雪 《美与时代》2020,(9):13-14
为解决徐州传统建筑存在的文化传播形式单一、文创产业水平较低、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度不足等问题,对徐州传统建筑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徐州传统建筑数字化图像采集与编辑处理过程,通过构建数据库,借助数字平台突破了徐州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局限,拓宽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地方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2.
包兆会 《天风》2018,(10):52-53
1927年中(国)瑞(士)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了元内蒙古四子王旗~1"王墓梁"景教墓地。考察团还发现了陵园内的耶律公神道碑,碑上主要记录了一个景教徒耶律子成的家世和生平。此碑损毁严重,19世纪30年代,学者陈垣曾专门对碑文做过考释,此碑现存放于内蒙古博物院。据耶律公神道碑记载,汪古另一支系耶律氏来自西域帖里薛,辽圣宗朝时,授官不拜,得赐曳刺氏,又得耶律氏姓。  相似文献   
23.
李强 《中国宗教》2018,(11):74-75
回到四百年以来的历史语境中,更能直观见证利玛窦和徐光启交往的则是著名的“利徐谈道图”。这幅图像出现了多个版本和变体,并有其变化和发展的历史线索。通过挖掘这一线索,并结合图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的立场加以诠释和解读,能较为清晰地揭示该图像见证的天主教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24.
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大学,立刻就写下了许多标志着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的哲学笔记。从他身前唯一发表的论文《关于逻辑形式的一些评论》;到身后从同时期的手稿中整理编撰出的《哲学评论》;以及由魏斯曼所记录下的,维特根斯坦与石里克所在的维也纳小组成员间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足以刻画这种转变的重要线索。其中之一就是由颜色排斥问题的思考开始,他逐渐改变了自己在《逻辑哲学论》中对基本命题的看法,并进而放弃以真值函项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命题的一般形式。在这一时期的思考中,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放弃《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观点,而是努力调整措辞,引入了新的看法,以容许基本命题可能互不相容的情况。这种努力迫使他最终不得不承认,存在着作为“不完全图像”的基本命题。修正对基本命题的看法,是1930年代的维特根斯坦做出的主要改变之一。既标志着他与自己早期思想之间的首次交锋,也为日后在《哲学研究》中与《逻辑哲学论》的思想再度对峙做好了准备。本文试着回顾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5.
廖全明  张莉 《心理科学》2013,36(6):1291-1295
采用加工分离程序,以不同性价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了特质焦虑、启动焦虑和非焦虑三种焦虑类型对图片信息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焦虑类型对图像信息的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均有影响,其中特质焦虑对图像的无意识提取更敏感,非焦虑状态对意识提取更敏感;(2)特质焦虑明显促进了负性图片的意识和无意识提取且干扰了正性图片的提取,启动焦虑促进了对负性图片的意识提取。  相似文献   
26.
普门品与观音经变概说众所周知,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菩萨。其誓愿普度众生,得到人们广泛信仰,古代遂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之说。在历代佛教造像中,观音菩萨造像构成一类主要的题材与内容,  相似文献   
27.
雅集活动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知识阶层所热衷的社会交往活动之一。在中国的视觉艺术史上,文会、雅集也逐渐成为历代画家所乐于表现的绘画题材。描绘的内容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即从帝王组织的各类文人诗赋雅集发展到文人参与政府的文史修撰、校勘活动,再逐渐演变到文士的消遣和隐逸的社交生活。《十八学士图》主要依据秦王李世民聚拢十八位著名文士的典故;宋以后的《西园雅集》图,不少以北宋时驸马王诜召集的一次文人雅聚为题材。此后以园林博古为表现对象的绘画作品增多,这一现象起始于皇室官宦阶层对金石学的兴趣,渐成士人风习。  相似文献   
28.
对马王堆T形帛画主题意义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凭借对于墓主人生活年代,或者"T"型帛画完成年代所流行的观念来判断,而要考虑在它之前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俗。深入分析解读帛画的"九个太阳"、"二龙穿璧"两个图像的象征意义,马王堆帛画的主题意义实际上是祈福和安佑子孙繁衍不灭。  相似文献   
29.
作为著名道教画家,赵孟頫创作的道教人物画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立足详实史料,细致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了赵孟頫创作的道教人物画作品以及作品的产生、流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历代肖像式妈祖图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探索了历代妈祖图像的特点及变迁轨迹,同时聚焦于两个学界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针对"青圭蔽朱旒"问题的争议指出:南宋封妃之后出现的"青圭蔽朱旒"的妈祖图像,在历代妈祖图像的发展中一直延续下来,成为肖像式妈祖图像发展的主线。又如针对清代以来世界各地妈祖庙宇十分流行的凤冠冕板式妈祖图像指出:凤冠冕板式妈祖图像是"后"与"帝"的完美结合,使妈祖既保留了女性最高神的特性,又具有帝王的身份,与男性的封"帝"神祇取得同等的地位。妈祖在清代头戴冕旒的形象,实际上是妈祖具有"帝"的身份的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