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国天主教》2009,(1):I0001-I0004
2008年12月19日,纪念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5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杜青林部长、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田聪明、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及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马英林主教、房兴耀主教、余润深主教、詹思禄主教、李山主教、裴军民主教、陈功鳌神父、李玉双修女,舒南武教友等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92.
2009年8月25日至9月4日,国家宗教局在北京养怡山庄举办了第四期天主教中青年爱国神职人员培训班。参加人员186名,分别来自吉林省、江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浙江省,其中神父110位、修女40位、教友4位、六省区带队宗教干部共27位,  相似文献   
193.
中西方文明都建构了以家庭和国家为基本结构的伦理世界,西方“country”文明中伦理世界的命运是“悲怆情愫”,中华“国家”文明的文化条件和伦理精神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不只是家庭精神,也不只是爱国主义,而是身家国天下一体贯通的伦理情怀。“国家”文明创生的家国公正的伦理智慧有日常智慧和“非常”智慧。日常智慧贯穿于人的生活与生命的全程,并通过各种民族节日呈现;“非常”智慧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矛盾冲突的伦理智慧,逻辑与历史地展开为两种传统形态,即以“国”为重心的“精忠报国”,以“家”为重心的“亲亲相隐”。家国伦理公正的课题与中华现代文明的百年进程相伴随,从中国革命到改革开放,呈现“伦理建构—伦理革命—伦理解放”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进程。现代中华文明依然是“国家”文明,但已经具有新形态,也面临新挑战,必须以伦理公正实现“国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做出新的“中华”贡献。  相似文献   
194.
任桐 《学海》2001,3(3):84-89
现代国家意识伴随着一个国家由传统步入现代化的进程而产生.从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启蒙一代风气;到洋务运动被动接受现代文明的挑战;再到甲午战败,民族救亡运动空前高涨,社会变革呼声不断涌现;现代国家意识在中国士绅阶层的萌芽到形成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蹒跚.本文从平等、主权、开放、民主等角度论述其对于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华夏中心意识、天下概念乃至闭关锁国传统、专制思想的根本性冲击.正是由于这一意识的形成,使得中国人对于国家间平等和世界秩序有了新的体认,也使得中国在汇入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的同时,腐朽的封建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相似文献   
195.
宏度 《法音》2001,(1):44-44
本刊讯 应缅甸国家宗教部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 行4人,于2000年12月6日至12日对缅甸进行了为期7 天的友好访问。 12月7日下午,代表团一行拜会了缅甸国家宗教部吴昂 钦部长。刀述仁团长回顾了中缅两国人民及两国佛教界的友 好交往历史,希望中缅两国佛教界携起手来,通过互派访问 团、组织学者进行文化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合作,增进友 谊,开创中缅两国佛教的新局面,共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吴 昂钦部长对刀述仁团长的建议十分赞赏,并表示:为进一步 加深中缅两国人…  相似文献   
196.
国际主义·全球主义·共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主义与古希腊中期萌芽的全球国家的理想以及国际主义实践都有着内在的联系,考察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正确地认识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全球主义思潮及其实践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7.
吕佳翼 《世界哲学》2022,(5):5-14+160
杜娜叶夫斯卡娅是当代影响深远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目前对其思想的研究仍有不少未竟之境。杜娜叶夫斯卡娅从叛离“托派”到“约翰逊—福斯特思潮”时期、再到人本主义时期有着复杂的思想历程,也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杜娜叶夫斯卡娅从存在论层面切入对托洛茨基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托洛茨基激进的革命思想深处的形而上学地基,有其深刻之处和启发意义。但杜娜叶夫斯卡娅的多元“主体辩证法”向黑格尔主义的回归又将使其脱离现实的根基。杜娜叶夫斯卡娅对托洛茨基苏联观的批判为反思苏联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不仅这一理论构想本身存在难以自圆之处,而且诉诸“总体解决”的理论方案也流于一种空洞的理想主义。究其实质,杜娜叶夫斯卡娅对当代社会主义的视野局限使她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多种可能,她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疏离使她停留于抽象的思辨。  相似文献   
198.
199.
边画边说     
  相似文献   
200.
王俊 《天风》2002,(6):34-35
社会在发展,国家在进步,祖国加快了以法治国的步伐。教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神的赐福和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发展较快,变化很大。随着教会的发展,针对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教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