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13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一长串可怕的全球化挑战——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均,沉重的国家债务,暴力的全面升级,军国主义,新的帝国主义,广告驱动的消费主义,福利国家的危机,宗教盲信的复兴,种族间不相容的日益加剧,政治的商业化,对传统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伤,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学生数量的减少,后现代主义的盛行以及被大众商业文化所取代的高雅艺术。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些全球化的挑战呢?对于上述种种现代文明的危机,人们可能持两种观点:一种是蒙昧的,另一种是开明的。蒙昧主义者乐意采纳回溯过去,并企图用堕胎、安乐死和同性婚姻等…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宗教》2018,(12):51-51
2018年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修改宪法的重要之年,既是“七五”普法的中期验收之年,也是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实施之年。为进—步提高浙江省宗教界学法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更好树立国家意识、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宗教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为实现“六个浙江”作出积极贡献,经省民宗委和省普法办研究,决定在全省宗教领域开展以宪法为主题的“十百千万”普法工程,即培育十个省级普法示范点,建立百个省级普法基地,开展千场1+X普法宣讲(以宪法为主线,以宗教事务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以及土地、建设、规划等法律法规为支撑的普法内容),受众超百万。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宗教》2022,(12):28-2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的论述,追述了宗教观念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总地位,宗教观念演变在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信仰宗教的总效果。宗教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古代社会的总理论,指导着国家和社会生活,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皮壳;宗教观念的演变就是人类思想皮壳的蜕变,反映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人类信仰宗教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原始宗教、国家宗教还是世界宗教,总体上并没有满足人类的需求也没有改变人类的总体状况,只有摆脱神祇思想的束缚,诉诸人类自身的创造力,人类才创造出了巨大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95.
西方关于人格一致性研究的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一致性问题是人格心理学中最活跃、也是最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之一。对待人格的一致性与可变性,西方传统的人格理论持两种观点,即一致论与可变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跨时间及跨情境上具有一致性。本在综述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格一致性问题的争论进行了详细评价。作同时指出,要想走出人格是一致还是可变的两难境地,必须首先解决人格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6.
国家问题是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成史的基本视域之一。马克思承继18世纪后期德国思想界对近代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国家理想的反思,从法哲学批判转向经济学批判,到《穆勒评注》提出"交往异化"这一核心概念,揭示出货币支配国家是交往异化的完成,私人所有是造成交往异化、人的多重分裂和自由丧失的根源。只有消灭私人所有,实现真正的属于人的生产和交往,才能在更高层次上重建人的自由的共同体,从而彻底消解了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对国家正当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997.
《学海》2021,(1):119-131
钱端升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学、比较政府领域,对政治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他缺乏关注和论述。从宪法下落到行政权或执行权,构成钱端升政治学论述的基本进路。他对当时颇为世界关注的德法两国的执行权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描述,对中国的执行权体制进行了全面的勾画。其间,从行政学或执行权视角审视现代国家建构的政治学大思路显而易见。这是他对所处时代的一个理论响应,也是他的政治学研习氛围的反映。这是一种倒置的政治学思路,造成执行权的升格或僭越,并将政治学更为根本的问题遮蔽起来。这与现代中国对国家强盛的排斥性追求具有密切关系。这一大思路,迄今未改。  相似文献   
998.
资本和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转向现代的最主要力量,两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走向同盟化,并推动了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和现代性的生成。在金融资本和高科技时代,资本和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经济生态圈、政治生态圈、文化生态圈和社会生活生态圈,逐渐构建起一套强大的系统化权力,导致人类的生存世界日益走向深度异化。面对“存在还是毁灭”的抉择,只有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性力量,才能规制资本技术的系统化权力,才能规范社会秩序、化解矛盾,彻底改变人与人尖锐对立的存在状态,进而避免人类走向集体的毁灭。  相似文献   
999.
“再现”与“表现”是艺术创作的两种方式。绘画的发展,是从注重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变为注重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对于绘画内在情感意义的表现。以风景油画为切入口,探讨了将“再现”转化为“表现”的几种方式,分析在中国油画风景中如何传达画面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00.
《学海》2018,(2):90-98
本文通过辨析现代性的蕴含为梳理法治国家与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视野,在此视野下具体分析了法治国家的内涵与社会政治秩序的关系,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不仅是一种功能性的分析,而且应该放到国家意识形态与法治秩序的辩证关系中予以考察。本文认为现代法治既是意识形态的制度基础,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只有处理好法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才能避免意识形态激进主义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