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牺牲者中心"进路被认为是理解和捍卫道义论理论的最富有前景的论证策略,因为它通过"人的不可违背性"思想和"人的道德地位"概念,为理解"道德约束"提供了概念资源和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一方面在形式上承诺了一种会导致道义论在实际应用上出现"僵局"的有关辩护的规范个人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立足于一种对个人自主性思想的误读之上,"牺牲者中心"进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902.
生命道德是人的生命关系的应然,心理健康是人的关系世界的实然反映,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精神信仰的和谐关系。生命道德与心理健康在"关系性"上的统一性使得生命道德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摆脱消极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积极的生命道德行为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社会支持;良好的生命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处理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生命意义感能促进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产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不断追求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信仰的和谐,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03.
正由景枫教授等撰著的《中国治理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对从古至今的中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读一过,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和推介。第一,提纲举要,揭出中国治理文化的核心特点。本书在对中国治理文化进行一般性概括之后,从"道德治理文化"、"法律治理文化"、"民间治理文化"勾画全篇,最后对中国治理文化的当代意义进行分析。中国社会的传统治理方式、渠道、手段多种多样。但就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文化层面而言,道德与法律是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早在"中国轴心文化"奠基的先秦时期,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刑德"问题就是核心问题。秦汉以后的古代社会,"刑德"问题又转化成"儒法关系"问题,二者在思想和实践方面长期斗争而又融通,成为中国治理思想和实践的骨干和支柱,抓住这两个问题就抓住了中国治  相似文献   
904.
先秦儒学认为道德成熟的标志是通过道德教化而达到人与周遭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对具体情境做出及时反应的实践智慧的增长。道德教化是唤醒内在于人自身中的道德潜能的过程,应首先让人们意识到内在于他自身的道德情感,然后依据道德规范在实践的过程中让道德情感得到充沛发展,进而形成道德人格。道德修养的核心在于修身的实践,君子应从有关身体的伦理做起,一步步向外推广,直到洞悉天地之大德。此外,由于道德风气的传播主要依靠示范和榜样的力量,所以社会中的主政者对此负有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90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2014年6月27日至29日,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在河北大学召开了"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  相似文献   
906.
在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关于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争论一直持续不休,其实,这一问题涉及一个更为深层次的理论争论,即如何理解实践哲学中的客观性观念。任何规范性的实践原则要想具备规范有效性,如果不能够获得某种普遍有效的客观性解释,就很难将其确立为指导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或政治规范。因此,与之相关的客观性问题就是关键所在。核心问题是,在实践哲学领域中,是否存在这类客观性?如何理解这类客观性?要合理地理解这些问题,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背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07.
正2013年10月,《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2)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已出版10卷。《年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经济伦理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年鉴》编委会主任为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主编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小  相似文献   
90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与旗帜,是促进思想统一,凝聚社会共识,维护党心民心的根本思想原则。当前,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抵制与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是思想宣传领域中的一项紧迫工作。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与逻辑起点,宣传科学无神论对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对坚定党员干部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9.
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个人主义思潮——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权利个人主义主要是感性的,它强调个人获取和占有财产、追求幸福的权利(洛克)以及得到个人安全的权利(霍布斯)。这种个人主义实际上主张权利高于责任,权利优先于责任。道德个人主义主要由康德建立,在康德的笔下,个人上升到了道德人格的层面,他超越了欲望满足阶段,在内心中给自己制定了道德法。这种道德法是具有理性精神、获得了独立、能够自主自律的现代人给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道德个人主义主张责任高于权利,责任优先于权利。在当代中国,权利个人主义大行其道,道德个人主义"芳踪难觅"。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中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公民社会。具有公民精神的中国人将同时坚持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并使两者达到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910.
周敦颐认为,人的性命有本然与实然两个层面。在本然层面,人人皆直承终极大宇宙根基根据之诚而来,拥有纯粹至善的性命本然;在实然层面,人因禀受气质的差异而具有了不同的人性。前者是人成就圣人的充足资源,后者的障蔽可以超越。成圣成贤不仅可能,而且应当。为此,人应尊道贵德,作无欲主静和思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周敦颐以此推出了其人性论与德性修养理路,初步构设出了一个以性命心性论为根基的、贯通天人的思想系统,为理学的确立奠定了厚重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