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在园幼儿3895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  相似文献   
12.
吴志 《天风》2015,(4):50-51
谢洪赉,字鬯候,号寄尘,笔名庐隐,为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翻译家,中华基督教青年会(YMCA)最早成员之一。1873年,谢洪赉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牧师家庭。其父谢元芳早年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接触了变味的基督信仰。太平天国失败后,他在家乡听美国北长老会宣教士布道,真正明白了真理,受洗归主。经过几年学习,在家乡开办小学,后被按立为牧师,在慈溪、余姚等地牧会。谢洪赉从小信仰虔诚,聪明好学,熟读圣经与国学经典。19岁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在我国更是如此。社会科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巨大作用将日益凸显出来。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些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源于我国各个地方地域文化,是这些地域文化的有机统一。从社会科学的各个角度挖掘和研究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无疑能够增加这些地区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这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后劲。社会科学意义重大,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它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4.
15.
去年是中国世界级文化伟人孔子诞生2545周年,10月上旬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300名学者在北京聚会,隆重纪念孔子,研讨儒学,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 纪念孔子,研究儒学,是个敏感问题。这些年来始终有人对孔子存有戒心,甚至把孔子、儒学、国学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把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陈椰 《哲学动态》2008,(2):98-99
2007年12月4~6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开展: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在深圳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关于"国学"的内容、性质与意义是什么的争论一直未停,之所以就此争论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未能在统一的国学观下展开争论。而要确立统一的国学观,就必须追溯国学范畴提出与演变的历史。为了追溯国学范畴提出与演变的历史,就必须探讨章太炎先生的国学观,因章太炎先生正是现代国学观之见证人与提倡者。基于这一认识,分析章太炎先生一生四次讲国学的过程及所讲内容,可从五个方面总结章太炎先生国学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崔海鹰 《孔子研究》2012,(5):127-128
<正>由黄怀信先生主著、其数位学生参与的《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一书,是一部以汉晋时期的孔氏家学为切入点,对相关"伪书"问题进行反思、辨证的新著。该书是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并于2011年4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近代"古史辨"运动中,《周易》、古文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的《国学概论》一直是治文史者的最佳入门书籍之一。自 1 92 2年初版以来 ,先后再版 30余次 ,“该算是最销行的一种”。但该书也间有错误。本文即指出了其中的一处 ,并分析了其所以致误的原因。通过对勘不同的版本以及核对当时的报刊资料 ,笔者认为章太炎演讲本无误 ,而是曹聚仁在记录整理过程中发生了错误。由于各版本皆未能对其加以更正 ,这一错误也就一直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梁漱溟号称“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其父梁济对他的影响极大。梁济对儿子的教育完全是宽放的,很有些西方化味道,在儿子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件破例的事。梁漱溟九岁的时候,为了买到自己喜欢读的课外读物,辛辛苦苦地积攒了一小串铜钱,有一天却忽然不见了,他把所有能找的地方都找了,还是没有找到。他一下子急得哭闹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