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2篇
  3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31.
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学语境中,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课程的安排和设置都是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间的研讨辩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展示欲,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志同道合的人,为以后的合作和展览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的只是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2.
对27个单位,92个团队共687名知识型员工调查,目的是基于团队学习能力视角探讨知识型员工共享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首先用HLM6.08将收集到的数据从个体层面上升到团队层面,然后采用共享领导二阶模型初步得出团队学习能力在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最后借助LISEREL8.70统计软件从共享领导各维度探讨团队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共享领导通过团队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影响团队绩效。  相似文献   
233.
领导纳谏自古有之,它对组织的发展与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对领导纳谏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的详细综述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领导纳谏内涵的关注,且聚焦于对领导纳谏影响因素的探讨,这不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领导纳谏的概念内涵及其作用机制。领导纳谏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认知过程,但同时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也是一种受动机驱动的目的性行为。本文从领导纳谏的动机视角出发,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系统地探讨领导纳谏的内涵及其效应机制。具体而言,根据领导纳谏的动机和调节焦点理论,领导纳谏可以被划分为促进型纳谏和防御型纳谏两个子维度,同时将从个体和团队两个方面来探讨促进型纳谏和防御型纳谏对员工建言行为和团队创新的不同影响机制,为领导纳谏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34.
凝聚力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心理学界和管理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运动团队、学校和军队逐渐开始关注凝聚力的发展。凝聚力是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衡量团队高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了解团队凝聚力的状况可以很好的反应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文章对团队凝聚力的概念和构成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团队凝聚力的测量方法并对未来凝聚力的研究提供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35.
道德型领导是新近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大量研究证实这种领导方式会对员工和组织带来积极影响。然而,在领导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领导者从中获得了什么收益却较少受到关注。以50个工作团队的24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考察了道德型领导与个体层次和团队层次上领导者收益的关系及其作用过程。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道德型领导对个体层次的员工对领导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以及团队层次的团队绩效和领导者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作用;(2)团队平均领导-部属交换中介了道德型领导与下属对领导者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以及团队绩效的关系,但在道德型领导与领导者绩效关系间无显著中介作用。本文揭示了道德型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获得的“收益”以及团队层次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为道德型领导和团队社会交换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36.
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甲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7.
工作场所中员工创新的内驱力: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在创新领域具体运用后,发展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创造成功的信念。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领域。随着员工创新在组织创新中地位提升, 研究者发现, 对创新成功所抱有的信念是支撑员工将创新行为实施到底的重要内在力量,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开始向组织领域拓展。文章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了影响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领导支持、工作的复杂度等;提炼了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新的关系, 说明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无论是作为员工创新心理的一个维度, 还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个体创新机制中起中介或者调节作用, 均与员工创新紧密相关; 最后, 提出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8.
以25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编制了创造力形容词表,并结合个别访谈法,考察了中学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主要涵盖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两个方面;教师一致认同高创造性学生有28个重要心理特征,其中,最重要的10个特征依次是想象力、喜欢思考、富有洞察力、自信、内部动机强、好奇心、关注新事物、透过现象发现规律、逻辑推理能力、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因素分析把教师内隐观会聚成了5个因素:新颖灵活的思维风格、好奇且善于质疑、逻辑思维、问题发现、自信进取的性格.  相似文献   
239.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创造力过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传统意义上定义的创造力并不能完全揭示创造性行为和认知的本质,最近的研究从认知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创造力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将认知过程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为产生合成过程,提取和组织信息;次级过程则是对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筛选和监控,同时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40.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内隐认知理论,探讨了团队目标导向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内隐协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的100个团队的有效数据,得出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能够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规避目标导向能够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对内隐协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内隐协调分别在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