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禅宗认为“神通”是禅者自性开发过程中的一种现象,通过禅修才能显现。禅宗虽然也以神通说法,但不以神通为根本,其旨趣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不是崇尚神秘。所以,禅宗在神通说教上十分谨慎,懂得因应世间和韬光晦迹。由于神通不逾“因果”,所以真正的神通自在依赖于对因果法的贯通。禅宗一方面承认因果是实在的,说因果起于惑业,人可以由不昧因果而达到不落因果;另一方面禅宗认为因果见是执见,清净境界中因果法如梦幻,所以因果是空幻的假有存在,因果说也是不究竟的。因果实有而无让人落脚于清净心,禅宗以此直指当下,让人见清净自性而成佛。  相似文献   
82.
《学海》2016,(6):69-77
1932年发表三卷本《哲学》之后,雅斯贝尔斯便着手阐明哲学逻辑学。他的鸿篇巨著《论真理:哲学逻辑学第一卷》(1947)不单单是知性逻辑学,而是现实生存的人的全部逻辑学。这部作品从对"时代的真理"的简要反思入手:真理不是占有,而是道路。真理"生成于思维与生活的相互交融中"。在真理之路上,人想成为他自身,他把这个永恒的、远离现实的思维经验为一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因为思维的真理性仅仅在于"它发生在时代中,并且与生活本身的历史现实性固结在一起"。对这一哲学逻辑学,雅斯贝尔斯时而称之为"基本思想"、"基本知识"、"第一哲学",时而称之为大全样式的哲学或者用其自创的术语称之为"大全论"(Periechontologie)。对于他来说,大全论这一基本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说明了真正的哲学思维的意义:人类正是通过参与大全存在,亦即通过参与出于起源的生活而走向人类自身。在此,他追踪一种三个层次的工作概念:第一层次对逻辑学史的分离过程进行描述;第二层次对这一过程进行概要性地综合;第三层次对理论的、意识形态的和科学个别定理进行批判。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核心思想是"大全论",即大全诸样式的学说。雅斯贝尔斯率先把人格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加以主题化,从而使业已丧失殆尽的一种有区别的德国哲学重新归于生效。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理性属于人格发展的动态方面,它与归入合理层面的知性截然相反。理性是共同的生活和追求统一的意志,它把不同的现实层面和心理基本功能联合在一起。在此意义上,理性不仅是哲学逻辑学的源泉,也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  相似文献   
83.
人格智力(PI)是指个体在对人格及其相关信息推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信息提高一个人的思想、计划和生活经验的能力,包括识别人格信息、形成人格模型、引导个人选择以及系统化计划和目标等相关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热智力”,PI并没有像当年情绪智力(EI)那样受人关注。文章从PI的范畴、领域及其局限性等角度分析了这一新能力遭遇“冷落”的原因,指出了PI在整合以人为中心的智力过程中存在概念宽泛、界限模糊、测量的科学性及其形成与发展等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考察了50~80岁说普通话的中老年人对普通话声调T2—T4的范畴化感知表现,探究影响声调范畴化感知老化的因素。采用经典范畴感知范式。结果显示,(1)中老年组所有年龄段(50~60岁、60~70岁、70~80岁)的范畴边界宽度都显著大于年轻组,但中老年组间差异不显著。(2)中老年人范畴边界宽度与记忆广度测试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3)和年轻组相比,中老年组范畴内识别函数的斜率差异显著,而范畴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中老年人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下降,音系层面的加工能力发生衰退,记忆广度的衰退与声调范畴化感知老年化之间存在关联。此外,50到80岁间,年龄不会直接影响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关于如何刻画系统中变量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在计算机以及哲学研究中激起了广泛讨论。其中非常经典的工作包括Pearl、Gales以及Halpern等逻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提出的因果模型和基于因果模型的因果逻辑。而最新Baltag与van Benthem的工作又提出了通过函数式依赖这一概念分析变量间影响的模型。本文将介绍并探讨这两种路径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在对Halpern等人的因果模型和逻辑做认知方面的扩充之后,我们能在这两种路径中找到更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86.
广义量词理论对英语中一些特定的量词句进行分析,把其中两个单态式量词合并成一个多态式量词。Keenan证明了这个多态式量词的意义不能化归为两个单态式量词的意义,即多态式量词的意义不能从两个单态式量词的标准意义推演出来。Keenan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本文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对汉语类似的多态式量化句进行个案处理,采纳组合范畴语法针对自然语言表层结构的词汇主义方法,遵循部分表达式的意义决定整体表达式意义的组合原则,从两个单态式量词的非标准意义推演出整个多态式量词句的量化意义。  相似文献   
87.
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这是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问题。或者用法国哲学家加罗蒂的话说:"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种种文化问题,要求我们进行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论尝  相似文献   
88.
郭垒 《哲学动态》2012,(11):76-82
"随现关系(supervenience)"多被用来论述心物关系:精神现象随现于生理现象即大脑的生理乃至生化变化。戴维森(Donald Davidson)认为,心物之间的随现关系是一种共变、依赖和决定的关系,其逻辑表述为:"不可能有两个事件,它们在物理属性方面一致而在精神属性方面不一致;或者说,一个  相似文献   
89.
徐竹 《哲学动态》2012,(3):95-101
"机制"(Mechanism)的概念是17、18世纪机械论自然哲学的遗产。"以太"的证伪以及随之而来的物理学革命,促使逻辑实证主义者将"机制"视作过时了的因果理论,是应该被清除的形而上学。然而,近十年来这一概念重新成为因果理论研究的热点。如果承认物理学哲学并不提供所有科学都须遵循的方法论"范本",那么科学哲学家就不得不看到,"机制"概念在诸如生物学、认知科学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90.
张赫羽 《法音》2013,(8):35-40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天台宗判教中划归为法华涅槃时,属于一乘圆教。《法华经》之圆顿,在于其会三乘法为一佛乘。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之殊胜则在于,将世间法也导归佛法。本文试图以"身"这一概念管窥其导归之法:看菩萨如何导众生之功利动机归道德之行;导众生之生死恐惧归菩提大愿;导众生之家庭伦理归出世善根。佛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