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汉语因果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 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探讨了汉语因果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结果表明,汉语因果复句的项目表达顺序为"结果→原因"时,所形成的心理表征中项目发生互换,其结果为"原因→结果"。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读者理解汉语因果复句是一个按照"原因→结果"固定方向进行系列加工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72.
因果模型构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项中心任务,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理论模型的构建和验证、因果关系数据模型的构建和验证,理论模型和数据模型之间进行匹配的因果关系推论过程,文章讨论了因果模型构建的基本条件。因果模型构建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包括如何确定因果模型的类型,如何在不同层次进行建模、如何进行因果模型的验证。另外,文章还讨论了一种因果建模的新思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利用基于实际推理图式理论的三类四卡片问题,以96名对四卡片问题不熟悉的大学生为样本,旨在探讨四卡片问题困难原因、推理过程,同时检验实际推理图式理论是否合理。结果表明四卡片问题相当困难,其原因有三:题意不易理解、对命题的错误表征和难以正确应用规则。要正确解决四卡片问题必须正确理解题意、正确理解规则,同时能正确地把规则应用到卡片的分析中。本研究也表明实际推理图式理论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4.
75.
姚尧  陈晓湘 《心理学报》2020,52(4):456-468
已有研究表明, 音乐训练能提高成人对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能力, 此种训练能否增强幼儿对声调范畴感知的能力?训练效果是否受到训练时间长短的影响?本研究对幼儿园4~5岁幼儿进行音乐训练, 共40人, 分成音乐组和控制组, 每组各20人, 追踪考察音乐训练和训练时间长短对幼儿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提升的影响。实验采用前测-中测-后测设计, 对音乐组开展每周3次, 每次30分钟, 以小钟琴演奏为主的音乐训练; 控制组不进行任何有组织的训练活动。结果发现, 12个月音乐训练提升了幼儿对声调范畴感知的程度, 表现为音乐组幼儿范畴边界宽度显著小于控制组, 而训练6个月时, 该优势并不显著。此外, 12个月音乐训练还加强了幼儿区分范畴内刺激声学差异的敏感性, 而对范畴间刺激的区分能力无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支持了音乐学习的歌剧理论(OPERA), 音乐训练具有跨域迁移作用, 可提升4~5岁幼儿对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能力, 但只有长期持续的训练才可能真正提高幼儿的音高精细化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76.
宗教存在的个别与宗教概念的一般之间的逻辑整合的启示是:神的双相性为神性与神性力量,神性反映了人类存在问题的绝对性;神性力量为应对绝对问题的超验方式。神性即人类存在的绝对性;神性力量即神性应对方式。前者为人,后者为神。人为神之本,神为人的方式替代,人与神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宗教学的研究主题即神与人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77.
样例学习条件下的因果力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逐个呈现因果样例的条件下,考察单一因果关系因果力估计的特点,同时检验联想解释,概率对比模型,权重DP模型,效力PC理论和pCI规则。实验让65名大学生被试估计不同化学药物影响动物基因变异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对产生原因的因果力估计符合权重DP模型;(2)对预防原因的因果力估计较多符合效力PC理论;(3)因果力估计具有复杂多样性,难以用统一的模式加以描述和概括。  相似文献   
78.
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沛 《心理学报》2002,34(3):81-85
采用信号检测论和间接测量方法探讨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的刻板印象内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⑴范畴启动可以自动激活有关的刻板印象内容 ,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刻板印象是归类过程的一种必然结果与产物 ;⑵那些在内容上与范畴启动所导致自动的刻板印象激活及其相关内容一致、不一致或相反的建构分别易于出现同化与对比效应 ;⑶在个体水平上 ,通过意识性抑制在短期内很难压制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 ,这表明刻板印象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内隐过程  相似文献   
79.
在海德格尔那里,现象学已从“先验现象学”转变为“存在论的现象学”,这就是现象学的“存在论转向”。这种转向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重要发现”的存在论意义的揭示和生存论根基的追问上:1.胡塞尔把意识的意向性作为最后的根据,海德格尔则强调此在的生存论结构的超越性对一切意识行为和实践行为的意向性的奠基作用;2.与胡塞尔把感性直观作为范畴直观的最后根据不同,海德格尔认为无论是感性直观还是范畴直观都不具有源始性,因为它们都奠基于此在的“存在之理解”,都只有在生存论的“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3.与胡塞尔强调本质或范畴的先天性不同,海德格尔把先天与后天的区别最终归结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存在论区别”。  相似文献   
80.
周一骑  乐国安 《心理学报》2007,39(5):934-941
与主流心理学所采用的机械因果观念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心理思想所采用的是类似于现代物理学“场”概念的感应观念。其特征是:注重整体性、远距作用及象征意义。感应以关系为核心,具有主体间性、创造性、象征性。受感应观念影响,中国古代心理思想认为可以通过修养工夫恢复人心的本来状态,道家关心如何对来感者作出回应,儒家则重视以真诚的感唤起对方的应。在实践方面,人际交往之对等回报原则、与理想人格相感通的诠释途径、“德政”的治国理念、教学相长的教育方法、培养感性以承担责任的道德发展观,都体现了感应观念。感应观与因果观形成互补关系,可扩大心理学的视野,在异化的世界里恢复生命的意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