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一、对《牟子》真伪问题的再认识《牟子理惑论》(以下简称《牟子》)是中国佛教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它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其比物连类,繁称博引,意存讽谕,词协宫商[1]的文学魅力,更在于其作为了解早期中国佛教思想的珍贵史料所具有的学术价值。然而,关于《牟子》文本成立的时间和作者,即是否为东汉苍梧太守牟子博所作这一关于文本的真伪问题却成为一桩悬案,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学者们埋头陈书,想方设法,试图考证《牟子》撰写的确切时间和作者,但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82.
83.
云龙 《哲学动态》2023,(8):60-70
先秦儒家、道家哲学依“存在实现论”的个性特质,孕育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哲学知识论意义上的原初“物”论论域。此论域可用《周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一语来标示。它揭示出万物的成就与实现方式乃是在天人相通、互为中介的关联中达成的。此一原初“物”论论域规定了,“物”在本原上并不是外于人的现成对象,而是经由人之修为工夫所转出的整体性的境域显象。儒家、道家哲学中的为学工夫论与境界论由此被收摄其中。在修为工夫方面,儒家、道家两家工夫的具体进路虽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落实为“复”“反”“归”“止”的“曲成”工夫。循此修为工夫,“曲成万物”最终指向一个“人”“物”各成其所是而又“独”立超越的“道”境:一方面它是“人”之“道”,是经由“人”“物”相接的修为工夫所转出的人格气象境界;另一方面它又是“物”之“道”,是“物”自身的本真成就与开显。先秦儒家、道家哲学“合外内”“一天人”的精神特质在此独立超越的道境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4.
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应是实践统一性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从物质出发理解世界的统一性(物质统一性)的唯物论,还是一种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实践统一性)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5.
<庄子>是道家的巨著,其思想体系恢宏而又缜密,涵盖着宇宙、礼会、人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m世与人世进行了细致人微的论述.本文就<庄子·人间世>所阐述的修道者的人世之道,浅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86.
今日的物理学哲学大多讨论和研究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然而组成物理学哲学的还有许多其他议题与论旨。近年来,由于科学哲学中的实践转向以及计算能力、认知能力与视觉化的强化,使得科学哲学对于科学仪器、实验室等议题的关心倍增,也给似乎无法列入物理学哲学的实验哲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生机。在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讨论物理学实验与一般实验室研究中各类角色的作用,将特别涉及如下问题:物理学实验研究中有何角色发挥作用;物理学实验对象的本体论问题,特别是物理学实验中的“自然物/人工物”的关系;物理学实验的认识论问题,如实验和实验室是否可以产生“事物知识”。  相似文献   
87.
张惠芳  李尧嶷 《世界宗教研究》2022,(3):66-81+129-130
纸扎是一种兼具艺术性和宗教性的民间工艺品,在传统民间信仰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人神沟通的媒介和社会关系连接的纽带。纸扎是静态呈现的,随着仪式展开而具有流动性。在人与物的互动流转中,纸扎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建构神性秩序、关系网络及其意义世界,形塑地方社会,又进一步巩固其生存发展基础。纸扎作为物质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宗教的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88.
技术哲学的两种经验转向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恩荣 《哲学研究》2012,(1):98-105,128
当代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在经验转向(empirical turn)和伦理转向(ethical turn)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哲学的"第三次转向",以便整合前两次转向的优势。(Verbeek,p.51)事实上,经  相似文献   
89.
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相似文献   
90.
"齐物论"是先秦诸子关注的一个普遍论题,慎到等人持有不同于庄子传世的"齐物"思想。《庄子·天下》评述了慎到的"齐物论",为理解慎到的思想提供了新视角。慎到"齐物论"的思想基础是"齐万物以为首",如果以君王为齐物主体,以"法"为齐物标准,以民情为齐物对象,以因循为处世态度,则可将道家的"齐物论"转换成法家的"齐民论"。慎到"齐物论"的思想实质就是法家"齐民治国"的政治理论,为法家治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但由于慎到"齐物论"兼有"法"的主宰性和主体的无我无知等特征,其思想存在"身心分裂""尚法而无法""蔽于法而不知贤"和"有见于后无见于先"等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