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六朝上清经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作为基础展开论述的,但上清经对阴阳五行理论的运用并不是一袭其旧,而是有所选择和发展的.这种发展集中体现在上清经出现的五行配数观念之中.上清经书以一和十二配属中央土,而以三五七九分别配属南方火、北方水、西方金、东方木的独特模式,导源于汉末纬书,经过魏晋道气理论的成熟而发展为《灵宝五符》中的五方天气理论,最后被上清经用作论述上清道法的基本框架.它是魏晋道派在统治者禁言阴阳五行灾异的环境下新创的理论,而其创造的思想基点则是道教一贯的重阳思想.在这套五行数模式下,上清经实现了“道”与“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2.
林忠军 《哲学研究》2012,(10):43-49,57,128
<正>数字卦研究涉及到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数学等多方面内容,是易学研究中难度较大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和解读出土发现的数字卦及前贤已有的成果,说明易学象数起源及其在《周易》文本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3.
<河图>的五行成数不能与<周易>四象数混同."六、七、八、九"四数在<周易>与<河图>中的含义并不一致;五行成数实际存在两种说法,先秦文献中使用的土的成数是"五",而不是"十",因而五行数到"九"为止;土有成数"十"最初见于汉代,实际是五行学说在<易>理指导下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
本文综合近年来西方国家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文献,重点探讨了有效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变异数分析方法,同时,还扼要介绍了能力倾向—施教互动、实际学习情境中学习策略的效果、和有效学习策略的类化能力等领域的研究倾向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5.
林国彬 《心理学报》1994,27(1):77-84
本研究有6个从易到难的程序,每个程序有标准数目和比较数目,都是白卡片上的黑圆点。每次试验先呈现标准数目作为样本,强化后撤去,随后同时呈现标准数目和比较数目,令动物作二择一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恒河猴数目估计的有两个主要因素,即标准数目和比较数目之间的数间距和这两个数目本身的大小。在数间距为4或大于4时,恒河猴能对50以下的数作出估计;在数间距为2时,恒河猴能对9-25的数作出估计,但不能对27-49的数作估计。作者以为,这里所进行的是一种相对的区域性的数目估计,但它仍然是一种数标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之正说,是《周易》象数一个重要内容。象数易学家为了达到以象注易的目的,极力推演《周易》固有之象,“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弼《周易略例·明象》),……象中有象,象外生象,使易学变成繁琐的象数之学。之正说正是在这个象的增殖和繁衍中产生,并和其它象数思想一起构成庞大的象数体系。本文试图阐述由《易传》当位说、失位说到汉末虞氏之正说的转变,揭示二者内在关系、之正说的价值及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当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7.
林国彬  龚文合 《心理学报》1992,25(2):95-100
本实验训练恒河猴对两组其和不超过8的刺激实体(卡片上的黑色圆点)进行相加,再与第三组刺激实体进行数多少的比较判断。实验共有9个训练程序,课题逐次由易到难,刺激的数目也由少到多。有一只恒河猴达到了全部9个程序的训练标准。证明恒河猴的确具有学会把两个数进行相加的能力。这种相加不可能是数数的结果,极可能是在知觉上将它们融合或接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8.
《易龙图》简称《龙图》,陈抟著。陈抟(?—989),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周世宗赐之号“白云先生”,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赐号“希夷先生”。是北宋著名道士,其事迹充满传奇色彩。陈抟著述甚富,惜多亡佚;流传至今,可以确定为陈抟自著,并且体现了他的《易》学的,乃是《易龙图》及其序。《宋史·艺文志》著录《易龙图》仅一卷,传世有序文,可推知全书分“图”和“文”两部分,并且文字很短。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只收《龙图序》。宋元间道士雷思齐说:“由汉而唐,《易经》行世,几经传疏释之外,未有及于《图书》之文刊列经首者。迨故宋之初,陈抟图南始创意,推明象数,自谓因玩索孔子三陈九卦之义,得其远旨,新有书述,特称《龙图》,  相似文献   
99.
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测验为实验材料,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构成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四个主要因素:计算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枚举筛选能力以及对计量单位的理解与推理能力,并对各能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作为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本研究采用《幼儿数感测评量表》对26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幼儿、20名智力障碍幼儿及32名正常幼儿进行数感能力测评,并比较三组幼儿的数感特点。结果发现:(1)ASD幼儿的数感整体和各维度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幼儿,但与智力障碍幼儿相当;(2)三组幼儿数感各维度水平在5~7岁之间无明显变化;(3)三组幼儿在数量比较、数量估算和大小比较的能力水平均领先于其他维度,而类比推理和大小推理均相对落后。另外,ASD幼儿和智力障碍幼儿的体积比较与大小推理、类比推理的能力较为接近,而正常幼儿的体积比较能力显著优于大小推理和类比推理。研究表明5~7岁ASD幼儿的数感能力整体落后于同龄正常幼儿,且数感各维度的能力发展不均衡、不同步。本研究揭示了5~7岁ASD幼儿数感能力发展的特点及需求,可为制定相应数感干预方案、促进其数学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