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端之心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它不只是孟子性善论得以成立的根据,同时也是道德行为得以可能的直接动力。四端之心并非简单并列的关系,四端以恻隐为根基,羞恶、辞让(恭敬)、是非是以恻隐为基础而次第展开的,这可以说是孟子四端之心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突出了"仁义",理解孟子的"是非之心"要结合"仁义"才能得到澄清。孟子的这一处理方式使得"是非之心"有了具体的内容规定。可以把"四端"的顺序调整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这一调整有利于协调仁爱与权利、责任和功利原则的关系;有利于合理地处理爱心和正义、公理的关系,从而满足当代伦理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心理应激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塞里提出应激理论以来,学者们对应激引起的疾病更加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对应激反应的机理认为是当生物体受到各种刺激时,能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活动增强而引起的反应.应激反应本身能够协调机体的适应力,所以有"应激无害论"一说.如果过激就会引起机体的生理、病理、心理改变.如同中医的七情学说,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的正常情绪反应,如果过激就会致病.  相似文献   
14.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之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心身统一观尽管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所产生的时空跨度极大 ,然而两者拥有一个共同的前题 :心身统一观。应激理论可以说是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应激和健康的关系是以心理生理系统为中介的 ,应激反应中最明显的心理表现就是情绪的变化 ,而情绪既是一种心理活动 ,又是一种生理活动。躯体疾病是一种应激源 ,可导致病人承受轻重不一的心理负担 ,反之 ,情绪重负又可成为心身疾病的病因。由此观之 ,心身统一观乃是应激理论的前提。七情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祖国医学形神统一的整体观。中医认为 ,形与神是构…  相似文献   
15.
儒家道德哲学在理论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向中一直缺席,但儒家道德哲学并不缺乏与应用伦理学契合的"人学"因素。孟子用"四心"和"四端"作为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展现了人内在的"心-性-情"这一道德结构,其关于"人"之伦理性的论断与西方的"伦理"观不谋而合,同时也从自然-自由的角度阐释了人内在的道德人格之平等和自主,这与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精神颇为一致。特别是"仁"与"人"的内在关联,进一步证明了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哲学能够参与到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确证中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儒学传播到朝鲜半岛后,经高丽朝的白颐正、李齐贤、李樯、郑梦周和朝鲜朝的郑道传等儒家,通过亲明、排佛、崇儒,成为一种体系化了的理念和道德准则。到了朝鲜朝统治的500年间,儒学特别是朱子学,不仅在学术文化,而且在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已成为指导理念和实践纲领。从此,朱子学在韩国思想史上成为一种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体系。那么,朱子学是如何在朝鲜朝  相似文献   
17.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生(长沙410007)周萍导师朱文锋一、七情与应激的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此乃人之常情,是人体对外界事物作出的情绪反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宋·...  相似文献   
18.
试谈“七情”理论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李栗谷的《人心道心图说》中的"图"存在严重错误。在"说"中对人心的规定是有善有恶,而"图"中人心的指向仅仅为恶;在"说"中对四端的规定是道心及人心之善,而"图"中四端仅指道心而未涵盖人心之善。于是,"图"与"说"就存在严重冲突。其实,"图"对人心的描述属于栗谷人心道心思想的前说,而"说"对人心的看法则属于其人心道心思想的后说。导致"图"存在错误的原因,可以区分为非学术原因与学术原因。"图"之错误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因而不应轻视。应该在"图"中的"人心"一词与"善"一词之间加上一条直线,从而既明确了人心有善有恶,又说明了四端涵盖道心及人心之善。一旦这样修改,就消除了"图"与"说"之间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关于情志病证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万余片,与疾病有关的有323片415辞。其中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病名或关于疾病症状的描述,如“失眠”。《山海经》记载了38种疾病,其中就有狂、痴等。《黄帝内经》不但记载了一些具体的七情病证的名称,还设专篇系统论述了癫狂的病因病机和表现。到了张仲景时期,中医学对七情病证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临证医学阶段。《金匮要略》记载了“百合病”、“奔豚气”、“惊悸”、“脏躁”、“郁冒”、“阴吹”及“咽中如炙脔(梅核气)”等七情病证的辨证论治,首开情志疾病辨证论治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