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小学四种典型类型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四种典型类型学生:A型学生、B型学生、C型学生和D型学生。这四种类型的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存在差异;慎密性、克制性和显示性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质量和品德行为表现的重要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毛诗序》有相对一致的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的《序》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相邻的《序》文也往往有一定的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家《诗》本无序、四家《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说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而《毛诗序》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治教化的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家《诗》的创立。三家《诗》的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的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的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相似文献   
13.
杨文博 《法音》2021,(8):33-38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兴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数朝营建,现存洞窟792个,壁画45000平米,塑像2000余身。莫高窟第42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第三层,是隋代第二期的石窟,开凿时间约在开皇九年(589)至大业九年(613)略后的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四时与五行相配在战国中后期成为一个思潮。我们对于这一命题的把握既需要审视阴阳、四时、五行的传统渊源,也需要从西汉时期阴阳五行融合的完成态反向回溯。在《管子》诸篇中,四时五行相配时也呈现不同的思想形态。我们从阴阳二气与"五政苟时"两个角度来理解四时五行相配何以可能的问题。《四时》与《五行》篇中呈现的两种思想形态差异与《管子》同《礼记·月令》系统在四时五行相配问题上所产生的差异很不相同。阴阳(四时)五行合流之所以成为一个潮流并存在形态差异则与战国中后期普遍存在的政治改革思潮、理性祛魅思潮、区域性月令系统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是这一传统的现代代表.本文认为,西方诠释学从原则上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和论证,但西方诠释学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哲学的诠释传统,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打破了西方诠释学理论所说的"诠释的循环",从而构成了对西方诠释学的一种挑战,回答这种挑战就可以丰富和发展诠释学理论,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理解和说明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16.
王清任的脑髓说及其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脑髓说的论证脑髓说的基本观点是:“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否定了心是思维器官的传统错误观点。这在医学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这一进步思想,是王清任在毕生从事生理解剖研究和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内经》“心主神明”理论的。《内经》说:“心者,君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2,(8):64-64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宗教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夯实责任,狠抓基础,有力推进了基层宗教工作责任制落实。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陕西天主教第一人——王徵,始终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点.王徵墓葬原处于陕西三原县杨杜村东北五里辘辘把塬上,近日在迁建之中.笔者有幸从王徵后人那里得到出土的王徵墓志铭文并盖及墓室楹联的文字资料照片,现整理出来以提供于学界同仁旨在共同推动王徵的学术研究.文章简要介绍了王徵生平著述贡献及研究现状,重点在于对出土的墓志铭文并盖及墓室楹联进行点校,同时做了初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以引起学界对这份资料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张中的生平,缺乏记载。根据其著译三书《克里默解》、《归真总义》、《四篇要道》的序跋文字,以及苏州丁家巷瑞凝礼拜寺的一种碑刻文字(张中译,原石已佚)和张中表弟周士骐撰《〈修真蒙引〉弁言》等文字,可知他名中,字君时,或又字时中、志中,号隐斋,别号寒山樵叟(寒樵、寒山叟),苏州府吴县阊门外丁家巷瑞符里人。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崇祯间至南京,从临潼经师张少山、印度经师阿世格学,笔录阿世格所讲成《归真总义》。明末清初回到苏州,不久往扬州,在清真寺授徒,由学生笔录成《四篇要道》。约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回到苏州,整理并刊刻《归真总义》,刊刻《四篇要道》。顺治十八年(1661年)还在世。在张中一生中,授徒教学一直是主要的内容,三种著译大约都是教学时的教材。  相似文献   
20.
学诚 《法音》2012,(4):25-27
媒体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有人称之为"第四种权力",对保持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媒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媒介即讯息"这个著名观点,即媒介自身比它所传播的内容对人类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更具有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