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 要:Karelitz(2004)和詹沛达等(2016)认为1个多分属性内部(Lk+1)个水平的关系相当于Lk个部分满足线型层级关系的二分属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多分属性模型和二分属性模型的判准率,从而验证多分属性和二分属性间是否存在以上关系。结果表明:当属性个数较少时,两个模型的模式判准率相当,随着属性个数增加,多分属性模型的模式判准率高于二分属性模型的模式判准率。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多分属性和二分属性之间确实存在以上关系,但两者并非完全等价,二者间的差异随着属性个数增加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易余》是方以智的易学代表作之一,著于方氏中年“流遁百越”的患难之际.此书包含两大主旨:第一,以“余”概念为中心继承、发展了方氏家传易学的思想精髓,特别是解决了其中有无,虚实之间贯通何以可能的问题;第二,以“三冒五衍尽三教百家”,提出了以易学作为方法,会通儒、释、道三家的主张.这部著作在方氏易学史以及方以智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3.
"境遇学"是如何应对境遇的"学问",其着眼点在于提升个体生命的"境界".<周易>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境遇学"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周易·大象传>所预设的境遇是方方面面的,其应对之方也是随宜变化的,其中体现着非凡的道德智慧.但它属于"不占之易",可操作性不强.当代西方的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作企业战略研究与个人生涯规划分析,与<周易>境遇学有很强的互补性.本文尝试将中国古老的"<周易>境遇学"与当代西方"SWOT分析法"相结合,提出<周易>境遇学SWOT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4.
近阅《佛教文化》期刊启事,知座下弘法心愿,将年刊改为季刊,谨深随喜!兹忆录一九六四年春在南京林散之先生家前,见其为乞书群众挥毫,数百人列队环匝数重。当时澈与圆霖法师(南京师子峰方丈)见其苦况。呼之则林老耳聋,近之则为人群所阻。  相似文献   
105.
覃俊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42-43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高质量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广州实践。一、以“三个深化”为抓手,着力加强对宗教界的思想政治引导一是深化“四进+”活动。指导宗教活动场所持续开展“四进”活动,首创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设置“新时代新经典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书专栏”。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利用基于实际推理图式理论的三类四卡片问题,以96名对四卡片问题不熟悉的大学生为样本,旨在探讨四卡片问题困难原因、推理过程,同时检验实际推理图式理论是否合理。结果表明四卡片问题相当困难,其原因有三:题意不易理解、对命题的错误表征和难以正确应用规则。要正确解决四卡片问题必须正确理解题意、正确理解规则,同时能正确地把规则应用到卡片的分析中。本研究也表明实际推理图式理论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7.
中华人文精神之元典内涵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元典命题“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中和人文精神的基础内涵。这种人文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循天道,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赞化育”的美育工夫,这三者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也成了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共通的精神和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8.
黄芸 《现代哲学》2000,(3):61-65
“假如没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是在以基督教传统为文化背景的近代西方提出的问题①,但正如何怀宏先生所指出,这里的“上帝”可置换成上天、鬼神、六道轮回等传统中国人熟悉的信仰②,因而它是个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尤其因为现代中国处于  相似文献   
109.
柏拉图在《蒂迈欧》和“未成文学说”中所讨论的生成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生成论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在与前者的对话中形成的.无论是三本原的生成模式学说,火、气、水、土四元素相互生成学说,还是由四元素生成同质体的理论,甚至个别事物的生成理论,亚里士多德都从老师那里获取了理论资源.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表明亚...  相似文献   
110.
荀子以经验的进路,基于“群分”的视野,在性恶预设的基础上,凸显了礼义在建设一个和谐、有序和稳定的社会群体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了以礼治为主干的“治道”。同时,荀子又援法入礼,礼法并重,赋予了儒家政治哲学以现实操作的品格,从而使其现实地运作于历代王朝的政治管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