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悟才 《中国宗教》2022,(1):78-79
明末清初,四僧画派名噪一时,他们突破了正统画派摹古画风的樊篱,以"大道至简"的精神寻求章法结构和意境的不落俗套,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于作品中抒发出来,体现了艺术创作和参禅修行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乃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将情绪、认知和行为发展相整合的理念,试图通过团体干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情绪胜任力。结果表明,6个系列干预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情绪词汇量、情绪识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团体内同伴提名和教师访谈显示,干预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心境、自我控制能力和亲社会社交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攻击、同伴拒绝等适应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53.
《五台山研究》1997,(4):41-41
五台山万圣佑国寺南山极乐寺香火斋田碑记钦命二品衔曾任代办山西巡抚事署理布政使司雁平兵备使者他拉氏恩霖撰文凡天下之事,要其终而后知;君子用心,要其成而始。见事功之济否?是以,君子之所为,识见既真,不避怨嫌,方能终其事矣。五台山极乐寺住持僧教化普济弃官为...  相似文献   
154.
从信息与智能交互的角度来看,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智能主体(cognitive agent,比如人或仿人机器人或具有智能的高级动物)相互交流的工具。自然语言不再是描述现实的静态语言,而是对智能主体的认知状态进行更新的动态程序语言。(van Benthem,2010,p.6)因而,对语言表达式(指专名、通名、摹状词、语句等)的意义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西方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计算语言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共  相似文献   
155.
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相似文献   
156.
吴超 《宗教学研究》2012,(2):108-113
潘耒曾被举康熙朝博学鸿儒,于经史、音韵之学造诣精深。但因年轻气盛,很快在朝廷受到排挤,四十岁不到便被迫降调回乡。遭受人生的重大打击后,潘耒决心投身禅门,并自号"止止居士"。潘耒与沙门僧徒的交往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使其对于自明末以来沙门中存在的各种流弊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潘耒论及佛教与僧徒往往带有强烈的现实关照,且热衷于批判佛门流弊,力求改邪而归正。潘耒由儒入禅的特殊身份及思想特点对研究明末清初社会与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7.
158.
图腾崇拜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灵的原始形态,其形象的嬗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四灵崇拜的形成也是其本身内外兼修的产物。四灵发展为四灵信仰,这与四灵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性特征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汉晋时期人们信仰观念转化的结果。随着道教的产生,四灵信仰逐渐被纳入到道教的范畴,其信仰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被神化,从而完成了四灵信仰道教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9.
正一、早期佛教的传入与"格义"佛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主要为小乘禅数之学,其虽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但却没有使佛教本身得到较好的传播。究其原因,一者汉末之前儒教这一处在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压倒性的优势排斥着外来的宗教,特别是一种与自身入世的价值取向相异的出世哲学;二者印度佛教小乘之学本身并非一种适  相似文献   
160.
正憨山德清的《肇论略注》在晚明佛教界多年"物不迁"诤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注既整合各家的注疏,又融入自身的禅观体验,是晚明注释《肇论》的重要论述。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肇论略注》以及憨山涉及"物不迁"义理的其他著述,说明其在诠释"物不迁"义理时所展现的特点。具体说来,憨山"物不迁论"义理的诠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