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洪燕妮 《法音》2020,(1):15-19
紫柏真可法师对《四书》“中”“诚”“求放心”等思想精神,朱熹“心统性情”说均进行佛教化诠释,以儒家理念充实、丰富佛教义学;同时,真可站在佛教立场上,对孟子“性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等儒学思想进行批判性诠释,以佛教义理统摄儒家理念,突显佛教义学的内涵及意义。分析真可著述中对儒家义理的诠释与论析,既可从一个侧面揭示真可佛学的理念和精神,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明末佛教普遍以儒学经典诠释佛典、佛理的趋向,突显明末儒佛的交融关系。  相似文献   
42.
面对佛道之学的挑战,宋初儒者认识到必须弥补儒学心性论的缺陷,建立起与佛道之学相颉颃的心性理论.为此,他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心性论领域,展开心性理论的探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中庸>、<孟子>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论语>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四书>成为儒家重要的思想学术资源,不同思想倾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四书>进行了阐释、利用与发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书>学.  相似文献   
43.
《四书》中的圣,《论语》中所讲者为一种极高的境界,但从《孟子》到《中庸》、《大学》则已开始分化为两个层级。较高的层级非常人所能及,至于较为其次的层级,则一般人只要勉力而学即可达到。当今时代,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敬业的精神,以施济他人,即可称之为圣。  相似文献   
44.
"新子学"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构,首先要对经典文本的结构进行重构。借鉴"新四书"由"道统"到"经典",再到"经典的阐释"的建构模式,"新子学"在不尚一统、多元共生的子学精神下,以元典时代的子学经典为基础,构建子学经典体系,发现历史上被掩盖的子学经典的价值,在当代语境下对子学经典进行阐释。对子学经典的阐释以"知人论世"为支点,注重"诸子"与"时代"结合的特征,充分发挥人在阐释中的作用,并结合当下语境探寻诸子之学与当代社会的普适性,避免误读与庸俗化。  相似文献   
45.
明成祖朱棣所编之《金刚经集注》,是众多《金刚经》注本的集大成之作。但明清以来,由于对其成书过程和版本演变情况梳理不清,致使该书的载录存在诸多混乱。经过对有关版本进行详细比勘,可以判定该书的版本演变过程为:南宋杨圭编纂有《金刚经十七家释义》,朱棣《金刚经集注》即以该书为基础辑录其他注文修订而成,后洪莲又以朱棣《金刚经集注》本为底本进行重刊,这就是署名洪莲编的《金刚经五十三家注解》(或称《金刚经注解》)。朱棣本中所辑之注家,并非如传闻所说的百家或五十三家,实际上仅十八家而已,即在杨圭本十七家的基础上,增补了李文会一家。后人对朱棣本成书过程之误判,与杨圭本、朱棣本、洪莲本版式之编排相关。  相似文献   
46.
《四书》西行推动了汉语在近代西方的传播。十六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利用《四书》自学汉语;十七世纪,为更广泛地普及汉语,在华传教士完成了中拉双语《四书》节本的刊刻;十八世纪,《四书》成为欧洲学者研究汉语书面语的主要材料;十九世纪,一方面《四书》被化整为零应用于辞书的编撰,一方面随着汉学专业化,欧洲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国教会学校都将《四书》教学纳入到汉语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47.
《四书》学原本是士大夫之学,是一套培养士君子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但是,士大夫需要将《四书》学整合成为社会大众思想,故而将《四书》融入到蒙学教材。在中国思想史上,蒙学教材在社会基层还承担化民成俗的作用。为了让蒙学教材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编写者往往将遵循道德与现实功利及未来福报结合起来,将道德规范提升为一种外在权威的强制,还将教育德目具体化为可模仿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8.
陈林 《孔子研究》2015,(2):96-107
朱熹晚年对《大学章句》"诚意"章多有修订。他放弃了原来把"毋自欺"理解为要人在几微毫厘处做工夫,以求达到十分为善的思想,而最终把"自欺"理解为人知道应该为善以去恶,但内心所发之意念有所不诚的心理状态。朱熹对"诚意"章的修订,理顺了诚意、自欺、自慊、慎独之间的关系,使"诚意"章全篇文义通畅无碍。朱熹最终把《大学》经文"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中的"诚意"注解为"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  相似文献   
49.
朱熹之历史地位得以树立,学术内涵得以彰显,黄榦最是关键人物。避免门人说法歧出,免于陷入门户之争,成为黄榦一生用心所在。北山一系学人在《四书章句集注》之间反复辨析,不论是横向发展抑或是纵向深化,朱学由宋入元,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一脉相承,代表朱学正传,四书成为学术核心所在。《四书大全》征引其中部分内容,许谦材料最多,其次为方逢辰、金履祥、王柏、何梦贵、欧阳玄等人,共计154条。分析可知,《四书大全》特别留意经文结构分析、文句涵义,北山一系学人于讲论之中厘清文本内涵,体证与诠释并进,尝试在经典诠释当中揭示儒学工夫与境界,确立朱熹学术的价值与方向,提供给了后人诸多的思考成果,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