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逸周书》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德,主要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生态美德;取物有时、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美德;节制物欲、反对滥用资源的生态美德.这些美德不仅体现了与周代“敬德保民”思想高度一致的文化自觉,而且是儒家生态观得以生成的重要思想素材.  相似文献   
252.
朱熹的德刑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法制思想中的德刑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特点,在政刑德礼系统中定位德刑而趋道,在传统德主刑辅基础上揭示本源而求中,在倡导以严为本时有限定而非重。只有准确把握朱熹德刑观的内涵,才能科学地揭示其地位和价值,从中获得以德以法治国安邦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53.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学者们都在从不同的领域谈论宗教起源的问题。费尔巴哈 (1804-1872)从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立场、涂尔干(1858-1917)从社会学家的立场、弗洛伊德则从心理医生的立场解释了宗教起源的共同特征, 即将人的主观意愿投射到外在的某种超自然的人物或观念之上,以构成自己崇拜的对象。这就是著名的“投射理论”。关于宗教起源的这个解释系统,由费尔巴哈算  相似文献   
254.
梵二文献《传教法令》第一章,论教友传教的使命第三节中有此记述:天主圣神在教会一切成员心中传播信德、望德、爱德。传教事业即在这三德中进行。而且,由于上主最大爱德诫命的要求,每个基督徒都有责任去寻求上主的荣耀,使他的神国来临,寻求一切人的永生,使他们认识唯一真神,认识他所派遣的耶稣基督(参阅若17:3)。于是,一切基督徒都负有一项高贵的使命:为使上主救人的信息到处为所有的人知晓、接受。勿庸置疑,我们教友都负有传播基督福音的神圣使命。在这问题上,只要广大教友能与蒙主特召贡献毕生服务上主的神职人员协力合作,基督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255.
“以德化民”的德教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一笔丰厚的道德遗产,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在研究这种“德治”、“教化”传统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现实价值。文章认为,弘扬德教传统,加强法治与德治、教化相结合,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文章着重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弘扬德教传统,强化道德教化及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6.
关于《黄老帛书》刑与德的关系,学界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德彰刑隐说,二是德主刑辅说,三是重德轻刑说。这三种看法均值得商榷。帛书刑德关系是以四时、阴阳为理据的。与四时相关联,刑德分布具有“晦、微”和“明、章(彰)”的特性,相应的,刑德在被施用的过程中也应展现出各自的特性;与阴阳相关联,帛书规定刑德具有不可或缺的整体性。尽管,相应于四时、二者的施用有先后之分,但并不能导出主辅之别。若按阴阳关系的一般原则(包括帛书的阴阳法则在内),属阳的德本应对属阴的刑起着支配、主导的作用,但帛书于刑德关系的论述中未完全遵守这一法则,显示出其理论体系的矛盾性,谓帛书主张德主刑辅有挪移董仲舒之说的嫌疑。而称帛书重德而轻刑,同样也有此倾向。  相似文献   
257.
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祇和鬼神的意义.笔者搜集归纳有关先秦两汉"神明"之资料,发现"神明"一词之用意牵涉天地万物之"德"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之死生运行皆源自"德",皆由神明之安排,但"神明"并不具备造物主身份,而是天地合德概念."神明之德"被视为万物造化的原因,若以两个字来表达"神明"的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郭店<太一>阐明了"神明"体现天地的相辅,于是"神明"的作用即是天地之间的媒介、气化主宰者,故为"生机".荀子的"神明"观念,保留天地观的出发点,但同时集中于微观宇宙——"人"的核心概念.荀子对"神明"的定义近于黄老学派,既将"神明"视为"道"的唯一产物,又看作知"道"的唯一依据.只是黄老学派以神明论及天地观,而苟子藉此来探讨儒家的"君子养心"之议题.荀子之外,养生学派也将"心"视为"神明出"的器官,然而养生学派的观点是在表达"神明"是人中的"生机",而荀子藉此"神明"观,来探讨认识论的伦理问题.荀子的神明观,被宋明理学所继承.  相似文献   
258.
气节概念从肯定方面看指称着我们民族每个道德主体对心中道德理想的一种坚守,从否定方面看则是对所有不合价值理想的外在压力之抗拒.从内涵上看气节观包含主体自觉、应有的理想与道德原则、对外在压力的抗拒与对内在理想的执着和坚守、道与道义、自由选择与责任意识、献身精神、自觉的行为操守诸方面内容.气节观从个人层面看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从社会层面看能够砥砺风气,教化社会,激励和引导人们向遵循这些价值理想和社会规范的方向努力,从而对社会与文化起到整合作用.中华气节观在历史上常具有正面的作用,但也包含着负面因素与糟粕.  相似文献   
259.
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的倾向.来氏的"假象寓理",不仅有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的意义,也内涵以象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的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象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的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象层面的倾向.来知德从无象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象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的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的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的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的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来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象数思想.  相似文献   
260.
刘晗 《管子学刊》2007,(1):116-121
帛书《老子》甲、乙两本均为“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对于这一特殊体系,学术界曾经提出过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本文认为《老子》一书统言“道”“德”,以《老子》原本就是“道”前“德”后顺序作为推论的前提是不可靠的。帛书《老子》的“德”前“道”后体系远在韩非之前的黄老学者那里就已经固定,它反映了《老子》文本发展史上开始以篇题分篇的初始面貌,同时也符合时代思维发展的特点。今本体系的《老子》出自战国晚期的法家学者之手,而这个法家学者很可能就是韩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