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3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周人通过"德"将天与人整合起来,并通过"配德于天"和"敬德保民"的逻辑展开,富有创见地触碰到了权力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表达了周人的历史反思意识,首开中国政治伦理之先河。在周人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两种力量的交结与撕扯:既有天帝崇拜的残余,又有人文思考的曙光;既有天命思想的纠缠,也有人文精神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2.
《中国穆斯林》2012,(1):8+77
【本刊讯】(记者敏俊卿)2011年12月26日至29日,第九届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唐山法立德杯)在北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礼堂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推荐的回、维吾尔、哈萨克、撒拉、藏等5个民族的5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三天  相似文献   
203.
中国思想的早期发展中,自墨子最先提出知类(《墨子·公输》)的主张,相似说法渐渐出现在诸子学派的作品里。本文则尝试根据孟子和荀子的相关见解,探究先秦儒家知类观的内涵与形态。孟子言类虽不及荀子频繁,但也不乏对类的重视;他更像墨子那样,将人们在某  相似文献   
204.
送光德     
王平 《中国道教》2001,(6):55-55
清晨的黑,却还是看得清人影。 送光德的人群,无语地排成行,一如流动的水,不断地因势而变化着队形,沉沉地坚定地朝前移动,相信走下去,太阳是会从山霁处喷出,云障岚气尽于收净。 在公路上前行了片刻,已可依稀辨出人们衣裳的颜色,蓦地,从山壑里升腾起一片浓浓的雾,仿佛是人们凝重呼吸,吐出的近乎凝固的气体,紧擦着的双手,顿时湿漉漉的,感觉到了苍天与大山的泪水。抑或是天庭迎接光德轻柔的双手,轻拂过每个送行人。薄雾在千余人腰际缠绕,人们更放轻了自己的步子,默默地默默地向前趋行。 沿着环山的公路,这条光德亲手参与建…  相似文献   
205.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为全国十三亿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振兴过程中奉献的才智。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和鼓舞。作为一名天主教友,责无旁贷,应该积极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就是团结“,和”就是力量“,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  相似文献   
206.
德性伦理学是基于人的实践可能性的对人的善生活的哲学说明。德性的观点表明一种基本的真实:德性地生活对于人始终是一种可能性。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对这个基础的说明只有借助对心灵整体及其历史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前提要素的理解才有可能。这些相互联系的观点内涵对人的实践性活动的身心一致的解释,构成一种内德性的、内德性伦理学的观点。这种内在观点的缺乏引向强硬分割心灵而在理解实践活动时不能复原其整体性的倾向。整体心灵的历史性也由此丧失。被剥夺掉其实践生命内容的心被抽象为agency,作为功能性对照物的身也成为消极的、不确定的实践心灵的抽象符号。基于这种方法与观点的德性伦理学讨论不是恰当的德性伦理学讨论。它没有抓住真实。  相似文献   
207.
2011年12月26日至29日,第九届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唐山法立德杯)在北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礼堂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推荐的回、维吾尔、哈萨克、  相似文献   
208.
肖雁 《管子学刊》2007,(1):33-37
从性、天统一的德性论,到“德教”、“成德”的德性生成论,再到以德行仁的仁政学说,呈现出了孟子道德形上学的基本理路和环节。这一思维理路反映了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09.
陈丽 《中国宗教》2015,(2):74-75
司马迁说,老子是个"隐君子",提倡隐姓埋名。他在洛阳待久了,眼看着天下一天坏似一天,终于弃官出走,直奔大西北。他一路西行,来到今河南灵宝县的函谷关,守关的关尹喜留他小住,生怕老子这一去,把一肚子的学问带走,从此没人知道,叫他无论如何住几天,给大家留点东西。"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这书,就是后来的《老子》,也叫《道德经》。——《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相似文献   
210.
以德治校,塑造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德治校的目的 ,是为了学校内部的和谐与发展 ,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