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可以说,自有哲学以来,凡是讨论到人,讨论到人的本性的学说,无不首先必须说明他们所说的人,到底是现实物质的人,还是以某种以纯粹精神为其本性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构成了哲学史上论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简单梳理历史上基于人性问题而展开的若干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西方主导思维方法即其哲学方法论在深层次上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512.
杨浩 《中国宗教》2020,(2):76-76
随着学术研究资料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化,使得资料的搜集、整理等获得了全新的方式。新近出版的《太虚大师新出文献资料辑录·民国报刊编》一书可以看作是数字化带来的史料新发掘并且回归纸质媒体的一个重要成果。近年来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及《补编》的影印出版,使得佛教教内期刊的使用颇为便利。  相似文献   
513.
514.
这天,世界著名画家吴炫三油画展在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展。他与许多台湾名流、收藏专家和绘画爱好者一样,慕名前往参观。他站在吴炫三的油画前,深深地被其油画艺术所震撼。他思索再三,决定要拜吴炫三为师,专心学习油画。他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因为,他刚刚学习绘画,没有一点基础,甚至连一般的油画知  相似文献   
515.
(2008年1月26日)王鲁湘:学诚法师您好!首先,谢谢您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今天北京应该是四九大,非常寒冷,但是今天这个日子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凤凰卫视来到凤凰岭下的龙泉寺,应该说是有一种凤凰归巢的感觉了。我想请教大和尚:凤凰岭下这个龙泉寺大概建于什么年代?  相似文献   
516.
《大智度论》是相传为龙树所作、诠释《大品般若经》的著名大乘佛教论典,堪称《小品系般若经》及《大品系般若经》最早的及规模化的一部注疏著作,在大乘佛教思想史上也向来有"百科全书"的美誉。本文根据《大智度论》末卷阐释般若、方便二种菩萨道辩证关系的疏文,揭显此论在般若经诠释及大乘佛教教法思想建构方面的特殊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17.
杜钢 《法音》2010,(4):26-31
<正>今年是印光大师圆寂七十周年,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不仅自己一生严于克己修身,积功累德,勤谨修学净土法门,同时,他也谆谆教导其弟子们必须要踏实做人,过好世俗生活,敦尽人伦之道,成就完满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修学净土法门,以求解脱,证得涅槃。可  相似文献   
518.
她曾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评为亚太最具有潜力的女企业家,被中国《海外赤子》杂志评为中国最年轻的女企业家,是国际立志成功学大师陈安之、黑黝龙、林伟贤、许伯凯的得意弟子,被国际最有名望的成功学大师艾莫誉为“少女企业家之最”。  相似文献   
519.
太虚大师是中国佛教的著名领袖,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引领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潮流.太虚生前有一个梦想,这就是在中国召开一次世界性的佛教大会,让各国僧人来到中国参会.但是当时正值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太虚当年只是在庐山召开了"世界佛教联合会筹备会议"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相似文献   
520.
如何在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视阈内规定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具有前提意义。从其内部构成看,首先它是一种主体性的德性,亦即令行动者、他人和城邦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使之处在整体性的好状态的能力和品质;其次它是一种作为客体性存在的观念系统和感受性存在的社会场域,亦即作为习性存贮下来的类意义上的意识和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伦理环境。事实证明,如何拥有并切实可行地运用意愿中的德性与规范,才是最为艰难的事情。真实动机、道德革命、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构成了一个自我流动、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逻辑,以此为基础,将现象学的致思范式充分运用到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分析和论证之中,便有了结构现象学、价值现象学和发生现象学,其间充满了自我开显、自我转换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