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奘真 《法音》2020,(2):38-38
庚子新春,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危难之际,海外佛教界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南传北传,无不关心着疫情,关心着中国佛教界,关心着这片神州热土。疫情来袭一句慰问三冬暖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主席潘 瓦那密提在疫情发生后迅速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发来慰问函,代表“世佛联”及所属机构,对我国发生的疫情表示深切关注和诚挚慰问。  相似文献   
52.
“朱、王之争”无疑是明清之际多元学术思潮中的显题和主线。“王学护法”毛奇龄积极介入和回应此全国性学术议题,成为转移一世学风的学者。而缘于朱、王之争总在《大学》一书,故由毛奇龄用力最勤、用心最笃、体例多样、诠释独到的《大学》注本切入,最能极致地显豁经典诠释与明清之际“朱、王之争”这一学术思潮的生成与互动。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从文本和义理两面介入“朱、王之争”,以拒斥朱子改本、提揭“诚意”地位和重释“知行合一”为旨趣,显豁出逆时代主流思潮“由王返朱”而动的“尊王斥朱”的鲜明特质,相应地涵具丰富而典范的学术史意义:一是更新和挺立日益衰败的阳明心学,推动心学从脱略经典、一任本心向经典主义转进;二是拔擢方兴未艾的汉学,既纠补凌虚蹈空的阳明心学,亦为乾嘉汉学的崛起起到开山之功。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不仅展现出由经典诠释重构思想义理的“依经立言”之学术传统,也映照出时代思潮“朱、王之争”在经典诠释中的应用和落实,成为推究明清之际王学阵营应对“朱、王之争”学术思潮的典范个案。  相似文献   
53.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2,25(5):621-621,619
王船山(1619—1692)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在经历了坎坷崎岖、激荡流离的青壮年后.晚年隐居于衡阳的石船山讲学、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他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在其浩繁的著述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本文将对他的情之心理思想作一些探讨,以期求教于海内外方家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4.
肖世才 《美与时代》2014,(5):108-109
唐宋咏鹤诗词在内容和艺术上不仅继承了前时代的优秀成果,更在某些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创新,体现了时代审美特点和艺术精神的改变。  相似文献   
55.
儒家、儒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对佛教和道教来说是比较尊隆的,但在金元之际儒生地位却相对低下,表现在:需要在佛道力量的支持下衍圣公的袭封才得以实现;大量儒生加入到全真教中以自保;传播文化的社会职能一直是儒家的特权,但这种特权在金元之际也一度落到全真教手中。造成儒学和儒生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蒙古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认知及其所实施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56.
船山对于阳明及其后学的批评十分激烈,其中包括知行学说、无善无恶、赤子之心等方面。如果严格地从哲学史角度来考察,船山的批评确有过激之处,对阳明的理解也有不精确的地方。但除了哲学史的澄清,我们还应当在船山的批评中挖掘更深层的意义,亦即其中所展现出的与阳明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实际存在的:从对人性的看法来说,船山主张性日生日成,可以视为一种"开放主义",而与阳明的"本来主义"有区别。这种日生日成的学说,隐含着性不必然同一的观点。性有差等,与"满街都是圣人"所构建的政治哲学是两种类型。船山所期望的政治,与明后期受阳明后学鼓荡的政治局势截然有别。也正是分析到这一步,船山批评的针对性也才豁显出来。  相似文献   
57.
宋元之际,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异常复杂。应日本幕府盛邀,南宋高僧无学祖元东渡日本,支持镰仓幕府的抗元斗争,同时祖元结合日本禅林的特点,用反复叮  相似文献   
58.
禅慧 《法音》2000,(1):34-35
佛教传入福建约在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福州绍因寺创建于公元282年,是福建最早的寺院。唐宋时期福建佛教很盛,闽南则有“泉南佛国”之称。福建不仅寺院遍布各地,僧人众多,而且高僧辈出。禅宗在福建的佛教史中尤占重要的地位,可谓一枝独秀。其它各宗虽都曾在福建传播,但势力远不及禅宗。而净土宗与其它宗派相融合,其信仰在福建民众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净土宗是唐代最流行的宗派之一,在福建也很流行。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载:“垂拱二年(686),郡儒黄守恭宅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唐代…  相似文献   
59.
黄花红树谢芳蹊, 宫殿参差黛■西。诗阁晓窗藏雪岭, 画堂秋水接蓝溪。松飘晚吹■金铎, 竹萌寒苔上石梯。妙迹奇名竟何在, 下方烟瞑草萋萋。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的一首题为《清凉寺》的诗,往往被看作是吟五台山的清凉寺,其实不然。五台山清凉寺以寺内清凉石而闻名。  相似文献   
60.
周永恩 《美与时代》2013,(12):106-106
一、大众的审美观就是评价标准--兼谈艺术作品鉴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过:“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讲的就是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客观性指作者表达的思想是唯一的,主观性指人们在鉴赏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自己的思想见解、情绪感情来评价和充实鉴赏的对象。同一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可能产生不甚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感受和反响;而同一读者(观众),随着主观条件的变化,即使面对同一作品,他的感受、体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鉴赏的主观性,既表现在不同的读者(观众)之间,也表现在同一读者(观众)思想感情、生活经历的发展,以及心境情绪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