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472篇
  806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630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王清任的脑髓说及其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脑髓说的论证脑髓说的基本观点是:“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否定了心是思维器官的传统错误观点。这在医学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这一进步思想,是王清任在毕生从事生理解剖研究和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内经》“心主神明”理论的。《内经》说:“心者,君主...  相似文献   
162.
科学发明创造中, 人们往往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但在看到某一启发性事物(原型)时, 突然产生顿悟, 继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本研究以科学发明创造问题为实验材料, 采取“先呈现问题、后呈现原型”和“先呈现原型、后呈现问题”两种范式, 探讨问题解决中顿悟的原型位置效应, 并采用fMRI技术记录大脑的BOLD信号变化。结果发现:行为结果上, “问题在先”条件下正确率显著高于“原型在先”条件; 大脑激活结果上, 问题先导条件下的原型启发的大脑机制主要表现为左侧颞中回(left middle temporal gyrus)和左侧额中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的显著激活, “原型在先”条件下, 主要激活左侧扣带回(left cingulate gyrus)、左侧中央前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  相似文献   
163.
本文立足于哲学视域,对<周易>诠释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一,在<周易>的性质问题上,认为从发生意义上看,它是一部卜筮之书;从内涵意义上看,其意蕴精微广大,乃天人之学;从历史发展来看,它自身有一个学术品格转换、提升、发展的历程.其二,初步揭示了占筮中所具有的哲理意蕴,指出占筮与<周易>的天人整体之学之间有甚深之诠释关系,占筮所蕴具的天地人物一体融通的终极境域乃是易学无穷意义的来源.其三,认为深入挖掘文本,澄清<周易>的表达方式,乃是易学研究的基础,就此本文主张回到<易传>以开显易学活的精神,辞、变、象、占四圣道的确立为解读<周易>精微之蕴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4.
"道德性生产力"理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生产力究竟是指"道德是生产力"还是指"道德的生产力",这是两个不同性质却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将道德生产力解释为"道德性生产力"更合乎这一命题的本意,也即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生产力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道德性生产力不但是为生产主义、物质主义和经济主义提供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有力的理论根据,而且是一种面向问题与行动的实践理性和精神实践.道德性生产力理念喻示着不能将生产力看成是完全中性的客体,它蕴含着道德属性,是富有时代性意蕴的行为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165.
马中柱 《现代哲学》2000,(1):102-103
高齐云教授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出版后,在广东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好评,荻广东省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现将此书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166.
王四达 《现代哲学》2007,(2):98-103
明末顾炎武曾把易姓改号称为“亡国”,而把道德沦丧称为“亡天下”;清末严复写《救亡决论》一文,为民族救亡大声疾呼。今天中国虽无“亡国”之忧,却有“亡天下”之虞,“得荃忘鱼”的病象,“渔父哲学”的盛行,厚黑之道的猖獗,使“道德救亡”已成为当前中国最迫切的现实课题,中国不应回避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对待这个问题,只有清理历史传统、改造社会生态才是“道德救亡”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67.
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明: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相似文献   
168.
张晓  陈会昌  张桂芳 《心理学报》2008,40(4):418-426
通过对102名托班幼儿的母亲和教师间隔9个月的两次测查,考察了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在儿童入园第一年的问题行为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控制了儿童入园三个月时的问题行为后,(1)母子关系无法直接预测入园一年时的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冲突性可以反向预测入园一年时的退缩和违纪问题;(2)儿童性别调节了母子关系冲突性对入园一年时攻击问题的预测,即母子关系冲突性对入园一年时攻击问题的正向预测作用仅对女孩成立,对男孩则不成立;(3)师生关系亲密性调节了母子关系亲密性对入园一年时的退缩、焦虑、攻击和违纪问题的预测,即母子关系亲密性对入园一年时各种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仅对师生关系亲密程度高的儿童成立,对师生关系亲密程度低的儿童则不成立;对师生关系亲密程度低的儿童来说,母子关系亲密性对入园一年时的焦虑问题甚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9.
学习困难儿童的问题解决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选取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各 3 2名 ,设置河内塔问题解决的情境 ,采用临床观察法 ,对学习困难儿童在问题解决中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探究。研究发现 :1与正常儿童相比 ,学习困难儿童在发现和有效运用策略方面明显不足 ,但当学习困难儿童对问题情境比较熟悉后 ,有明显的进步 ;2一定的提示并不能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最有效地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0.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发展和理论创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