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开国 《哲学研究》2012,(4):43-48,127,128
"贵元重始说"是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重要内容,其中主要的是关于"元"的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董仲舒的"元"观念多从哲学本原上训解,而没有把握其真实涵意,因而也就无法窥见"贵元重始"说的实质。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贵元重始说"与其"奉天法古说"一样,均是对  相似文献   
102.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流变之"名"考察历史唯物主义名称的流变历程,首先应该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正名。就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而言,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至少有"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三种不同称谓,而且这些称谓似乎都是自明的,可以见诸不同学者乃至同一学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3.
<正>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有较为丰富的关于文明的论述,这些论述内在地形成了他们的唯物主义文明观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一词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表述来看,其中有一个潜在的思想逻辑,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4.
陈硕  李乾坤 《哲学研究》2012,(3):124-125
<正>2011年10月22—23日,"第三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  相似文献   
105.
侯忠海 《哲学研究》2012,(3):105-110,118
<正>多位一体与作为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产生于古希腊思想,而作为宗教奥秘的三位一体思想在基督教思想中得到凸显。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就从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等各个角度展示着多位一体的思想,只不过各个历史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莱布尼茨从认识论的层面对多位一体的思想作了深入论  相似文献   
106.
<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实践哲学、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3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然而,从理论上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这还仅仅是我们重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的开端,更进一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7.
张克宾 《周易研究》2012,(6):94+1+97
<正>2012年11月9日至13日,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台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和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联合主办,两岸易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一百余人济济一堂,共襄盛举。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在刘大钧教授的率领下一行八人参加了会议,取得圆  相似文献   
108.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之维及其根据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内在地包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追求,但是只有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主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使命。而且,这个"改变世界"之维不是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讨论"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9.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110.
李佃来 《哲学研究》2012,(10):11-19,128
<正>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于此的研究目前遇到一个"从何处进入"的难题,即应从什么视角或根据什么范式清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语境并指陈其问题与逻辑,进而开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更为开阔的理论空间。从已有的学术探索来看,有两种理路值得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