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儒家生命伦理学是否可能,是目前生命伦理学界争论的一个话题。对这一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诘难是对儒学能否作为我国生命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以及儒学能否提供构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性基础的质疑。本文回应了这两个问题,并且认为儒家生命伦理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同时分析了儒学与生命伦理学会通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王岩 《道德与文明》2008,1(1):32-33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社会最深层本质和规律的提炼与把握,并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为人们认识和反思政治社会的正当性提供价值评判标准和方法基础,是政治理论体系的最高发展.其基本的学理范畴则体现为对作为政治社会本质的最高层面的价值判断和意义的研究,体现为对现实政治社会正当性的理性批判与价值建构,并由此显现政治哲学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9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效应、权利与正义、制度伦理、普遍伦理、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克隆人的伦理合法性等十个主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通过对这十个热点问题的讨论,我国的伦理学研究不仅成功地实现了诸多重要的视角转换,而且还有效地论证和阐释了许多对现代伦理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价值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994.
The view of language is greatly changed from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to later modern philosophy and to postmodern philosophy. The linguistic question in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ationalism and empiricism,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Linguistic phenomena are not at the center of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in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The subject of consciousness is at the center of the philosophy, which makes language serve purely as an instrument for representing thoughts. Locke, Leibniz and Descartes consider language from a representationalist point of view. To them, language itself is idealized and represents thought as if it were thought representing itself. Like the structural linguist Saussure, the founders of phenomenology and analytical philosophy give much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or static structure of language, and stick up for the representationalism of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However, their successors refuse to accept this attitude, meaning the final collapse of representationalism. Translated by Cui Zengbao and Yang Dachun from Zhexue Yanjiu 哲学研究 (Philosophical Research), 2007, (8): 62–67  相似文献   
995.
996.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我们的哲学传统,对存在的把握或理解一般被认为是第一哲学。然而,对存在意义的理解,真的就是哲学的第一或最高的问题吗?抑或,第一问题难道不是源自于那种不安意识?这种不安意识打断了我对存在的执着所具有的那种无所顾忌的自发性,并因此对我的存在的权利提出质疑,我的存在已经要对他人之死负有责任。因此存在意义的问题——就不是对这个非同寻常的动词进行理解的存在论,而是关于存在之正义的伦理学。因此最高的问题或哲学的问题就不是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如何为自己的正当性辩护。  相似文献   
997.
科学哲学究竞应该研究什么?在《科学哲学》创刊60周年之际,这一问题的答案仍不十分清楚。从前,科学哲学似乎主要研究科学理论的迷惑和不完美之处,很少涉及管理领域。但管理是人类至关重要的活动,如果管理不当,那么就会给我们带来毁灭性灾难。特别是,非常需要反思如何管理科学,因为科学家认为自己是“真理制造者”。因此,希望科学哲学致力于探索现代科学中的真正疑惑之处,研究如何管理自由科学以使得把合理的伦理论证转变为伦理行动。  相似文献   
998.
比较哲学的研究范式有多种选择。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可以作为比较哲学的重要研究范式,不仅在于历史与文化是思想与智慧的支撑平台和发展基础,而且在于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分析的逻辑、历史哲学与文化环境中的理解与沟通、翻译与转换注定不能分开。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人格心理学发展路径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8,31(2):504-506
金文以现实困境为切入点,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中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反思.第一,对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现实状态进行了剖析.第二,以Mind和Mentality的区别破解了西化与本土的争论.第三,分析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现实困境的两大根源:文化的错位和文化的缺位.第四,以文化排异性困境和文化缺位性困境为标准,从科学哲学层面反思、区隔和辨析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的两种独立路径,即知识论层面的表层反思和方法论层面的深层反思,前者以本土化与方法论的拿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后者以本土与方法论的独立为主要特征.通过分析两种独立路径对文化排异性困境和文化缺位性困境破解程度的优劣而得出结论:只有探索和建立坚实而有效的本土方法论,才会有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构建和发展的康庄之路.  相似文献   
1000.
辜鸿铭学贯中西,在中西文明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中形成了他的孔教观:认为儒学从狭义的宗教概念来说不是宗教,若从造成的社会效果来说又与宗教是一样的,可以视为广义的宗教.孔教是一种社会的宗教或国家宗教,其教堂是家庭和学校.孔教是一种以礼义为其本质,无我为其哲学,羞耻感为其宗教情感的良民宗教.辜鸿铭对传统孔教也有历史反思,对近代孔教运动有所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