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易经》的宇宙观与阴阳五行家思想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2.
荀子性恶论话语底下潜在着一个比较阳光亲和的理路,可以称作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从这普遍形式来看,荀子哲学完整自足,跟孟子哲学一样具有普遍性、正当性。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兼顾隐、显两层来阐述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迷离:(1)汉唐儒学主要是荀学,它在孟学阳光的牵引下,首度出现“孟皮荀骨”的现象,逐渐将荀子哲学潜在的普遍形式表现出来。(2)宋明时期孟学晋身为主角,它凭借着汉唐荀学留下来的文化土壤顺利登场,还将某些荀学的体质转为自己的血肉。但它判定荀子哲学缺了“大本”,荀学从此失去正当性,退居边缘。(3)明清时期,理学逐渐跟现实脱节,但孟学意识形态已经逐渐形成。那不自觉的荀学思维就着宋明理学大力修改,打造成荀学性格的哲学,也就是自然气本论。这是孟学意识形态下的“孟皮荀骨”现象。而孟学意识形态则有时会附身于荀学某些体质板块,将它绝对化,这叫“荀体孟魂”。(4)由于孟学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全部是孟学派;不过,在20、21世纪之交,荀学派的声音终于破茧而出,重新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3.
关于汉代今古文经合流的原因,过去论者多认为因经学大师郑玄兼治今古文家法,并以之遍注群经,遂使今、古文经合流。本文则一反这一传统说法。认为今古文经合流绝非某位经师大儒所可一蹴而就,而是有学术上、政治上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特别是与博士职任性质密切相关。博士职任之一是“晓古文尔雅”,即通古文训诂之学,此为后来的今古文经合流之果先播下其因。由于王莽曾立古文经学博士,东汉虽木将古文经学立于学官,但朝廷始终对其采取优容奖掖的支持态度,从而使古文经学日益发展,并起而与今文博士争教席,在东汉时表现为屡因争立古文经而在今古两派间发生剧烈争议。今文经学面对古文经学的挑战,为确保自己独占学官的地位,被迫去研究古文经学以批驳之。今古文经学争议辨难的直接结果是使二者相互渗透,尤其是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渗透,而最终导致了今、古文经学的合流。  相似文献   
114.
著名学者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35年生),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研究员,1984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多年来致力于哲学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出版了《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老庄论集》(与张松如合著,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老庄新论》(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于1992年分别出版)、《耶稣新画像》(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存在主义》(与孟祥森、刘崎合译,商务印务馆1987年出版),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从1992年起,创办并主编了《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早年并曾在台湾出版过《庄子哲学》、《庄子哲学探究》  相似文献   
115.
正农民最希望看到的是那满眼的金色稻谷,战士最希望听到的是战役结束后的捷报,老师最希望知道的是他的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同样,作为一个传道员,最希望看到的是站在祭台前身披小白衣手持蜡烛的新领洗教友。然而,当我在一个堂区付出了将近一年的劳动之后,竟没有一个新领洗的教友。整个一台复活节前守夜礼,让我感受到的是沉重的失落感。说实在话,尽管自己信德不深,能  相似文献   
116.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中国哲学史》已经走过四十载春秋。四十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几代编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哲学史》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哲学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平台,成为助力青年学者成长的园地,精研中华文化核心义理,倡导古今东西文明互鉴,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17.
道教的未来     
正一道教,和世界上一切伟大宗教一样,其所以出现,是要回答人们最重要的、最切身的关切,包括人是从哪里来的,最终要走到哪里去,以及如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与灾难。实质上,是人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创造了宗教。2500年前的伟大智者老子和稍后的庄子,以及1800年以来道教众多的先行者张角、张鲁和历代高道,都根据他们那个时代的渴望和需求,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为世人提供他们所能给出的答案。他们先后相承,形  相似文献   
118.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中国哲学史》已经走过四十载春秋。四十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几代编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哲学史》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哲学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平台,成为助力青年学者成长的园地,精研中华文化核心义理,倡导古今东西文明互鉴,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19.
一竹内好在他的名著《鲁迅》里提出一种理解鲁迅的方法——实质上也是一种诠释思想人物的基本方法——亦即不是后设性地通过鲁迅有形的思想表达来追溯地解释他的思想形成,而是能够深入于鲁迅将形未形的思想展开过程,去探究那种促使鲁迅成为鲁迅的思想原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从"有迹可寻"的思想言说,深入到其"所以迹"的原理内部的诠释方法,其所诠释的对象,实质上已经从作为  相似文献   
120.
今本《孔子家语》分为十卷,与早期书目记载的二十七卷、二十一卷都不相符,这曾经长期被当作伪书说的主要理由之一。本文从分析敦煌本《家语》残卷的分卷方法入手,对汉唐时期《家语》分卷变迁作出合理的解释,证明今本确系源自孔安国所编27卷本,只不过经过六朝、唐代的两次卷目合并,因而决不是王肃重编的伪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