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19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张积家  孙配贞 《心理学报》2010,42(9):909-919
使用句子补全任务, 通过3个实验, 考察了汉语言语产生中先行关联词的隐含数倾向对代词选择的影响, 证实在汉语言语产生中也存在着数一致和数吸引现象。实验1和实验2分别考察了汉语双字动词和双字名词的隐含数倾向对代词选择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探查了在汉语言语产生中的数吸引现象。结果发现, 在汉语言语产生中, 不仅存在着“主语-动词数一致”和“名词-代词数一致”, 还存在着对称的数吸引。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特征渗透模型和激活框架理论。  相似文献   
132.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相值配,并运用十二辰属相及其所值五行、方位、时令、二十八宿等各类物象解《易》,兼有诸多旁涉性的运用,其中,将"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乃接绪京房援《易》立律的思想,对后世的相关论说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音律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对"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的体系进行梳理、探析,探究其学说渊源,并揭示其思想文化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以《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的释义为主要讨论对象,重新检讨了前人对此的种种解释,如认为此占所用的方法为传说中的《连山》与《归藏》,以"八"为本卦不变之爻的营数,以"八"为本之二卦阴爻的营数等。通过对大量新材料的考索,运用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得出结论:基于《左传》、《国语》中所用的《易》占皆不出《周易》系统,因而理解本则材料也应放在《周易》的占筮方法中考察;从之卦豫卦反观本卦屯卦,"贞屯悔豫皆八"其实是指本卦屯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各三爻,"皆八"就是皆半。"八"与"半"通作,在后世几已绝迹,但在先秦文献和器铭中却并不鲜见。论文还附带讨论了《国语》"泰之八"与《左传》"艮之八(艮之随)",指出二者不宜与"贞屯悔豫皆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4.
两种数量表征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量表征是人类数学能力的基础,数量表征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存在两种不同的数量表征系统:对小数的精确表征系统和对大数的近似表征系统。通过综述不同研究领域对数量表征的研究,总结了支持两种表征系统分离的证据:对1~3范围内小数的表征受数量大小的限制,基于指向物体本身的注意,更依赖于物体的知觉特征,对物体及其数量进行精确表征;而对4以上的数量的近似表征系统则受韦伯定律的限制,基于指向数量的模拟幅度的表征,而不依赖单个物体的知觉特征,是对数量的近似的、心理的表征。fMRI、PET和ERP的脑成像研究结果迄今尚无定论,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将最终阐明数量表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5.
华晓腾  司继伟  卢淳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33-1641
对数学困难儿童(简称数困)的数学估计进行探讨有助于理解数困的成因和寻找适当的干预措施。本文在简要回顾数困和估计的概念基础上, 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数困儿童数学估计(主要是估算和估数)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神经基础和相关的干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并强调未来对数困儿童的数学估计研究应注重从选取被试、扩展研究范围和加强干预方案设计等方面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136.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隋唐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周易正义>是<五经正义>之一,在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周易正义>既"以辅嗣为本",又"以仲尼为宗",从而呈现出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而言,其在注经方式上又表现出象数、义理并重的特点;从本体的角度来考察,则体现出"贵无但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哲学倾向.这种自觉地"纠偏"倾向和兼收并蓄的做法既是唐代大一统文化的缩影,又反过来强化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37.
采用即时的跨通道匹配任务,研究语音通达字形过程中汉语同音字多少的影响以及语义在其中的作用.在三个lSI点均发现同音字家族数效应和语义透明度效应,同音字家族数效应在各个时间点稳定,而语义透明度效应随时间点的推后变小;还发现同音字家族数、语义透明度和ISl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本文通过对现在活跃在上海浦东新区的近两百名散居道士的调查,对浦东散居道士的基本情况、从事散居道职的原因、地区分布特点、以及近几十年散居道士人数的发展等情况作了一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9.
采用经典的空间线索范式,以成年人和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外源注意对感数和计数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六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感数范围为1-3或4,计数范围为4或5以上,二、四年级学生的感数范围在1-3,计数范围在4以上,支持感数和计数分离的观点。(2)对感数加工,成人和六年级学生均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而对计数加工,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比内源性注意快;二年级学生1-6的数量加工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四年级学生1-5的加工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3)成人和小学生在感数和计数加工上都存在线索效应。以上结果说明:二-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有意识地有效利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进行数量加工,其注意指向性更明确;从发展的角度为选择注意加工理论提供了发展证据。  相似文献   
140.
<正>刘玉建著,齐鲁书社2012年1月出版。全书共22.8万字,298页。为刘玉建先生主编的汉代易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汉代易学的理论先导———《易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该篇分为四个部分,集中探讨了作为《易传》思想体系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